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与科学家探讨机器人未来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参观“蛟龙号”“天眼FAST”模型……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的100名“小院士”日前走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学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亮与小院士就“科学研究过程中那些事儿”召开了主题沙龙。“人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航空航天领域是很大的领域,中学生应该选择哪些研究课题呢?”“中小学生做科学研究要注意什么?”来自十一学校等学校的几名同学轮番提问,郭亮一一回答。
“科研就是要迎难而上,大家最好把科学研究发展成长期爱好,不要让它成为负担。”郭亮建议。
接着,学生们走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天眼FAST”模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悟空号”卫星……一个个在他们面前亮相。
“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约有30个足球场大。”在“天眼FAST”模型展示区,学生们一边近距离观看,一边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并时不时发出一阵惊呼。
“生活在海下8200米的鱼长什么样?”另一个展厅里,几名同学戴上VR眼镜,随着虚拟画面的切换,到“深海”进行了一次探秘。
“小院士”走进中科院活动是海淀区少年科学院“七个一”工程中的一项。所谓“七个一”工程,内容包括完成一个科学创新课题研究、落实一次走进中科院科研院所、实现一次走向中科院野外台站科学考察活动、举办一场学术论坛、举办一场科技成果巡展、打造一场科技竞赛、研发一个院本课程。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由海淀区教委创办,共设1个总院、20个分院、100个研究所。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科长张少莉介绍,目前“小院士”已经实现了与中科院院士一对一的对接,未来他们还将利用寒暑假走进中科院野外台站开展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