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一间教室既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又是老师办公的空间。日前,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现场会举行。与会人员走进课堂观摩,发现所有教师办公室都搬进了教室。
“街头行为艺术的现场,你支持还是反对?”在一堂名为《实验艺术》的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激烈讨论。教室周围摆满了学生的油画作品。在一堆油画作品中,摆了一张办公桌。戏剧课、机器人课、动漫课……推开每堂课的门,都能看到老师的办公室桌摆在教室里。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和陪伴,学校撤除了老师专门的办公室,把老师的办公桌移到教室里。校长范胜武介绍,2014年,小学开始实行全课程改革,老师进班办公。每个班级有一名中教班主任,一名外教班主任,再加一名助教,这三位老师没有办公室,就在教室里全天和学生在一起。一位老师上课时,另外两位老师要关注学生。所以,全天课程的各种学习活动,老师都和学生泡在一起。之后,进班办公在初高中迅速普及,覆盖全校。初高中实行国外的模式,学生选课走班,每间教室都有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的小苗头,并及时纠正,让学生得到回应。
进班办公让师生有了更多归属感。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室,教室因此具有丰富、鲜明的人格特征。教室空间被师生充分利用,二次开发,成为教学育人的资源。比如在星球地理教室,师生头顶星空,可更直观地认识太阳系的星体。他们脚踩全国与世界地图电子屏,可以用手触摸、放大、缩小,获得有趣又实用的体验感,还能观看火山喷发的全过程,更直观地了解火山的形成、构建及爆发的危害性……
进班办公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不仅增加了师生相处的时间,加强了师生互动,他们的关系更加和谐,还与选课走班模式配套,每间学科教室特色更加鲜明,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中国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研究所所长张布和参观完校园后表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改革潮流中走在了前沿。学校将课程设计作为办学的核心,用学生发展所需的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等培养其核心素养,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保护他们的特长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