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素质操、荒野求生、自制救生衣……这些或许会成为孩子今后课间操、体育课的标配。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本市正在进行“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目前已有38所试点校。试点校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和运动会,改革了课间操,成效明显,学生的身体素质、生存技能大为提高。
9月29日,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举行了“放飞梦想,安全护航安全教育嘉年华”活动。火灾逃生、洪水来袭、荒野求生、巧制担架、精准施救、安全操展示……一系列创新的安全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了避险自救技能。
本次安全教育嘉年华活动通过安全情境化项目实践体验的形式,集趣味和教育于一体,训练学生应急逃生和避险自救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安全素养。
初一学生苏笑涵表示,通过体育课程安全教育,他掌握了火灾逃生的好方法。“一旦遇到火灾,我们知道怎么逃生,还能将这些心得分享给家长。”在体育教改中,他学会了绳结技术,知道了如何自救和救助,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校长王英说:“学校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安全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并不是停留在知识传授的说教层面。”2016年,学校作为实验校参与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一年以来,在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学校结合实际校情,创新开展了以三大球和新兴体育运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相继开展了《素质达标操》、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等试点项目,逐步形成北方工大附校体育工作的鲜明特色。
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主席毛振明表示,目前,北京市共有38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校,根据每所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为各校量身定制了《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操,比如篮球特色校结合自身特色形成篮球特色操。”
“有的孩子上了12年的传统体育课,却什么运动技能都没学会。”毛振明说:“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旨在让学生学会锻炼、提高自身技能。学校正在进行课程实操化、大课间的改革等,未来还将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的体力、能力得到提升。
为推进北京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逐步建立“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北京市教委委托北师大,在全市部分中小学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2016年9月,北京市教委在北师大正式召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会,北师大组建专家指导团队深入试点学校,通过开展新兴运动项目进校园课练、趣味体育课、身体素质达标操等试点项目,帮助学校建设“一校一品”和“1+X”特色体育课程,指导学校开展运动会和体育文化建设。试点学校选取采取市级选拔和区级推荐相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