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稳心平赢中考

发布时间:2017-06-21 期号:

北京联合大学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耿胜男

  从往年情况看,临近中考,不少考生和家长会感觉神经紧绷,甚至出现考前失眠、闹肚子、想哭、书看不进去、为不理想的模考成绩忧心等症状。总有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中考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取理想成绩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考生中考前及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非常必要。针对考生在考前因时间紧、压力大而导致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考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案例

  莉莉是今年的一名中考生,最近因为模考成绩不理想导致精神紧张,害怕中考失败,总是忧心,晚上睡眠质量差,总想东想西。莉莉的父母见此状况,担心她的考场发挥受到影响,于是带着她找到咨询师。

  莉莉主要说了三点:一是学校很多同学参加课外班,感觉他们进步很大,可自己没报,怕因此错过很多知识点的复习;二是自己最近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中考也会失利;三是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回家,新闻里总有关于中考的报道,让她精神紧张。

 

分析

  从案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中考生考前常见的心理状况。首先是由于考生长期、持续的精神紧张,而对考试异常恐惧所致;受身边同学影响,害怕自己考不好,听到关于中考的消息特别敏感。再加上很多考生对模拟考试的名次存在依赖心理,在多次考试排名中养成名次为上的心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名次的升降将直接映射到中考的成绩。莉莉最近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考生出现了这种情况,与在迎考阶段的心理调节有很大关系。下面是一些心理减压的小妙招,供考生参考。

 

支招

  增强迎考自信心

  考生首先要辩证看待模拟考试成绩。这些考试虽能反映考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但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和中考成绩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分。所以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考生也不要丧失信心,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避免在中考时丢分。另外,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家长始终是孩子的巨大精神支持,要让孩子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由此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同时,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小步的提升都可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时,学习成就感会放大,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会激发出来。

  克服焦虑浮躁情绪

  考生面临中考时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卑心理,在备考上没有自己的套路,弄得慌乱而又没有起色。这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以发挥优势为主,最大程度地保障多得分。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个从积累到释放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有些考生觉得这个月努力学了,下个月成绩会提高,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不再坚持或轻易地否定自己。其实学习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学习效果的显现总是滞后于知识的积累。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和努力。

  想像考试情景,临考不紧张

  在考前一周,一般情况下,考生容易紧张。考生可在每晚睡觉前先模拟想象自己从进入中考考场,到发卷、答题、交卷的全过程情景细节,就等于每天应考。届时,考生进考场时已有熟悉的情绪,也不会产生恐惧。

  解对一道难题,奖自己一个“积分”

  在考前一周,心理调节至关重要。不少考生做题遇到挫折,就会心烦意乱。现阶段考生尽量不要做难题,要多做难度适中的题,增强信心和成就感,减少挫败感。考生也可在每做对一道之前不会做的题目时,就给自己发一张帖子或一个“积分”。考生可给自己一个暗示,不会做的题又做对了一个,考试时可能会刚好考到,会多得一分。

  谈心、锻炼很重要

  考生感觉心情烦躁时,可深呼吸,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双目微闭,从鼻腔慢慢吸气,吸到吸不动时,保持三秒,然后慢慢地通过口、鼻呼气,反复这样做。同时,考生要默默暗示自己:平静而缓慢地呼吸,感到安静、温暖、放松,全身各个部位都感到下沉和放松。在这种缓慢呼、吸的过程中体会、感觉,以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

  考生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心情烦躁,学不进去时,不妨转移注意力。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考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考前身体“不掉链子”。但考生不要透支体力,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慢跑、散步、打球、做体操等形式锻炼,要避免剧烈的运动项目。

  天道酬勤,考生曾经的每一分付出,必将收到百倍回报。不管揭晓的答案是什么,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不会后悔,加油!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