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总决赛日前举行,经过连续八场各赛区的冠亚军争夺战,最终决出两个高中组、两个初中组和两个小学组的冠亚季军。
决赛场上,学生就人生规划、自主招生、青春偶像、校园冲突、小学生上学带手机、看见乞丐给钱等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既有对社会时政的广泛关注、对历史人文的深入思考,也有对科学技术的新鲜认知。
经历了预赛、初赛、复赛等五轮比拼的64位选手,在关键的总决赛赛场上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一搏。雄辩交锋中,既上演了超级领袖带着不同队友一路拼杀五连冠的精彩场景,也遇见了一路小跑、齐心协力从排名最末打到冠军的逆袭。
大赛让学生从跨校组队扩大到跨区组队,用赛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本区,与来自不同区、不同校的同龄人碰撞交流、竞争合作。在初赛、复赛、半决赛环节,每轮比赛重新分组,让选手们不断面对陌生的队友,自主备赛。对于不同的时间安排和习惯、不同的辩论经验和各异的辩论风格,辩手们在场上场下不断磨合,从新奇、焦虑到接纳、合作,团队能力和领导力受到极大的考验和锻炼。
市语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采用辩题一贯制,要求辩手在交换伙伴的同时交换辩位,让同一辩题里不同辩方的学生互相学习、自我反驳,在逐轮深入的过程中学会换位理解、全面思考。曾经的战友随时可能成为对手,曾经的对手或许正是当下的联盟。辩手们在角色转换中感受了每一个观点的两面性,同时对竞争与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由市教委、市语委主办的市级大赛,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从第一届的实验赛开始走向普及,由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带着来自16区218所学校的1500多名自愿报名的选手,走过了令人难忘的辩论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