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5月26日,在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操场上,学生大声朗诵《弟子规》。这是“学圣贤礼·铸中华魂”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实践研讨会中的一项内容。
活动当天,来自海淀区、昌平区、房山区、通州区等各区的中小学校长、教科研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通过礼乐文化教育推进情况汇报、礼乐活动展示、礼乐课堂观摩、专家点评与研讨交流等环节,共同探讨礼乐文化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推动礼乐教育走进每一所学校、每一节课堂、每一名学生心中。
学校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学生为大家展示了《传礼仪薪火,做世纪君子》礼乐表演,分为3个主题。在《雅乐歌舞诵》部分,小学生身着汉服和校服,齐诵《论语》《大学》等传统经典著作里阐述“礼”的名句名段。在《世纪六艺学子之韵》部分,学生翩翩起舞,演习传统“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展示中华传统礼仪之美。在《礼是敬,礼是雅》部分,高中部学生身着笔挺整洁的西装,示范现代国际社交礼仪。学生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良好风貌,不仅展现了学校长期以来礼乐文化教育的丰硕成果,也展现了礼乐教化的魅力。
该校对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素云介绍,学校打通学段,开设了十二年一贯制礼仪课程,编写了系列礼仪读本,内容及要求由低到高螺旋上升,梯度明显。活动当天,与会者走进课堂,观摩了11节礼乐课堂,既有鞠躬礼、雅乐舞、研学礼仪、成人冠礼等内容的6节礼乐课,又有UDP、绘本、美术、英语、音乐、公民等5节以学科浸润礼仪教育的课堂。不同的课堂分别融会贯通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内容。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带领学生学习各种礼仪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礼履礼、规范行为,领会礼的核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介绍了海淀区教科院在施教、礼乐文化教育两大主题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希望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培育出知行合一、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