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 改变一所学校 带动一片区域

发布时间:2017-05-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5月11日,记者从通州区教委了解到,今后通州每所中小学都将与城区优质资源校牵手。未来三年,通州区将引进20多所高校资源,打造“智库”,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

 

内升外引: 优质资源进驻通州

  通州全区幼儿园、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有在校生11万人,教师10667人。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介绍,区定位发生变化后,区教委通过“内升外引”战略,使通州教育与城市副中心标准相匹配。

  从内升来看,区教委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引进优质智力资源,为通州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也于4月出台,通过20多项措施提升区万名教师素质,以提升本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区教委还将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通州,通过与中小学校长沟通对接,使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收获。

  从外引来看,城六区优质资源开始到通州办学。2016年人大附中、北理工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二中等4所优质中学开始承办通州区4所学校。在具体操作上,引进校校长是通州学校的法人,在教学、教材、考试等方面均与本校保持一致。

  未来,东城、西城、海淀还将有优质资源入驻。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人大附中通州学校、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也在建设中。区每一所中小学都将有自己的“手拉手,一对一”的城区中小学校。区教委将利用三年打造“一校一策”,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办校策略。

  “引入这些学校后,我们希望原有学校在面貌上有所改变,有新的教育模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融入到通州的教育中。”王秀东坦言,“外引”最终不仅仅是改变一所学校,更是带动一片区域,最后使引入校在通州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模式复制: 薄弱校变身示范校

  2016年,人大附中、北理工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二中入驻时,就被定位为示范性高中,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

  “校级领导都来自人大附中,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对我们教研帮助很大。双方的教学模式很契合,老师的干劲也很足,大家都在以新的方式迎接挑战。”人大附中正式入驻通州三中后,原三中的地理老师宗连杰这样说。本校驻派了教师和管理团队,并把本校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复制”到新校区,相关领导、骨干老师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在通州校区指导初三、高三毕业班。

  北京二中通州校区与北京二中的“结对子”关系,从最初的“通州分校”到如今的“通州校区”已有10年,集团内更多优秀教师将被选派入驻,高中教学的对接也将进一步深化。

  北理工附中入驻通州校区后,使用和本校相同的教材、试卷,开设了“留学”活动,让通州学生可以更直接地体验海淀教育资源。地处通州偏远地区的校区,以前以农村生源为主。但去年北理工附中入驻之后,不但中考录取分数线上涨100分,甚至还有城六区学生选择报考。该校的老师说:“以前附近的家长想把孩子的户口转走,现在想转回来。”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则和它们都不同,是一所完全零起点的学校。新校区依靠首师大,建设新学校、新教师队伍。校长丁伯华说,附中把成熟的课程体系移植到通州,包括本校的特色博识课,让学生主动实践探索,转变思维模式,开拓视野。

 

拓宽视野: 学习成为一种欢乐

  “作为一所新学校,在去年学校开放日时,能容纳300人的报告厅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家长咨询,让我们太意外了,没想到这么多家长关注我们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通州校区一位老师说。

  去年中考成绩554分的李漪洋,原本能报考区内其他优质高中,但她在报考前听说首都大附中来通州开了分校,一直向往首师大附中管理风格的她,第一志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通州校区。“报考前来学校看过,虽然没有特别高端的设备,但漫步在这儿让我内心平静。”

  这些学校的到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也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转变和更开阔的视野。

  郊区学生的自主能力往往和城区学生有些距离,很多学生长期依赖老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开设了语文和英语阅读课等学科自学课程,授之以渔;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通过各类选修课、活动、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从中拓宽视野,找到自己将来的选择。在学校首届校园科技节上,看了多轴飞行器、遥控纸飞机、机器人等科技表演项目的初二学生刘子怡说:“现在学校多姿多彩,让我们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欢乐,眼界大开。”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