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通州教育新高地 本市推出20项举措

发布时间:2017-05-0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教委本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将集中实施20项措施,快速提升通州区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通州区教育整体水平。

  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杨江林表示,该计划实施对象包括通州区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干部教师。《计划》包括3大重点任务和20多个主要项目,充分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市区两级教师培训(研修)机构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

 

多项政策支持拓展教师队伍

  通州区将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积极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学校负责岗位聘用新机制,打破教师聘用管理、交流轮岗的制度壁垒,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资源,提高使用效益。

  今年本市乡村教师进京指标中有50个定向分配通州区,以打造通州教育新高地。通州区将协调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在通州区学校建立师范毕业生实习基地,引导更多毕业生开展教育实习;市教育行政部门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指标分配和直属学校教师配置过程中向通州区倾斜;建立为新招聘的无房教师租赁周转房制度,吸引高水平教师到通州任教;面向全国引进一定数量的名校长、名教师;返聘城区退休优秀教师(特级、市学带、市骨干)到通州区任教,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通州区交流轮岗,重点解决史、地、政、生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聘期满一年的可享受乡村教师岗位相关补助政策)。

 

依托名师名校发挥辐射作用

  未来3年,相关研究机构、教师研修机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名校长(园长)、名师资源将在通州区成立20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60个名师工作室,组织名校长(园长)、名师深入一线指导,传授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发挥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通州区校长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将开放课堂和研修活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通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自主选修,通过体验式随堂听课、参加研修活动和做研究课等方式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外语教师资源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面向通州区中小学外语教师开展专业培训。通州区还将依托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等3所本区示范高中和通州区东里幼儿园等本区市级示范园,依托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理工附中、北京二中等学校建设的通州校区,依托史家小学、北京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育才学校等学校建设的通州分校等,建设12个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支持各基地承担市、区、校三级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等任务,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

 

城区帮扶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从4月开始,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牵头,组织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东城、西城、海淀初高三年级各学科教研员组成毕业年级指导团队,参加通州区初高三年级各学科教研活动和模拟考试命题组,指导毕业年级的教研考研。

  通州区教师将优先被选择到城区优质资源校参加免费跟岗脱产培训,培训时间为4至5个月,全方位体验城区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修;东城、西城、海淀等区教委和教师研修机构将开放教师日常研修活动,通州区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系统参加3个城区各学科教师日常研修活动,实现全覆盖。通州的校长、骨干教师将参加市级高端研修。

  市教科院和考试院相关部门分别整合相关培训资源,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面向通州区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新中高考改革等内容的专题培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