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徐 凡 文并摄
本月起,本市各高中陆续以多种形式开放校园,让家长和学生体验学校日常生活,感受学校教育理念,了解学校招生政策。4月15日一早,本报记者分两路走进北京第四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和考生、家长一起逛逛特色校园,听听各方声音。
学长当咨询员
4月15日,北京四中校园里,身着深蓝色校服的高中生志愿者成为校园开放日上一道抢眼的风景。这些学生以小咨询员和引导员的身份,把在校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分享给咨询的家长和考生。
一进四中校门,最先迎接考生和家长的是稚气未脱的学生志愿者。他们在校门两侧和招生咨询展板前,为家长解答问题,也让学弟学妹感觉很亲切。一名戴眼镜、很文静的男生说,他是高一年级学生,这次校园开放日,义不容辞来做志愿者。能把丰富的体验介绍给学弟学妹,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也是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这次做志愿者的大多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除义务接待家长咨询外,他们还担负了引导、带领家长参观校园等服务。
在四中,家长询问较多的除了学校分数线,还有学习方法、课业压力等。在人文实验班咨询教室前,很多家长围着该班学生咨询:“平时学什么?”“人文实验班是否走班?”一位志愿者说:“学校其他班级的部分学科是走班教学,人文实验班并没有走班。”一位家长还向学生志愿者请教如何提高阅读水平,得到答复后满意地离开了。由在校生“现身说法”,他们的解答比老师更详细。
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校区门口,华夏女中热情的女生仔细给家长讲解两校区宣讲安排。在南校区门口,学生志愿者分别穿着红色和黑色的校服,为家长和考生发放学校材料。教学楼里,每一层都有学生志愿者接待家长和考生。他们积极的态度和热情的回答,让家长和考生对学校充满信心。
家长热问入校生活
在开放日,考生最关心的是学校环境和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社团,家长则更关心入校后的细节问题。
“你参加了哪些社团?”“学校食堂吃得怎么样?”“学习氛围浓吗?”“学生会都是怎么选出来的?”“学校平时都有哪些活动?”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园各处,不时传来家长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入校后的课堂内外、衣食住行、校园生活,每一个细节都是家长关心的热点。
选择一所学校,意味着选择了以后三年的学习生活。在北师大实验中学,一位家长表示,看一所学校好不好,要看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执行层的态度;看孩子今后的生活就直接观察在校学生,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自信程度和幸福指数,这样更直观。
一名考生因为周末补习不能前来咨询,还特意把问题写下来,让妈妈前来咨询学校是否有天文社团、活动内容和时间等。一位家长说:“亲戚家的孩子在四中就读,平时经常跟我的儿子聊天。现在我特别喜欢四中的氛围,今天特意带孩子来看看,听听学校老师和校长的讲解,看看学校的环境,和学长聊聊学校的生活。一来让孩子了解学校,二来也鼓励他努力学习。”
校长亲讲招生政策
在校园开放日现场,家长和考生还能及时了解最新招生计划和学校课程设置,听校长讲解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政策。
4月15日9时,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南校区礼堂内坐满了家长,来晚的直接在两侧和过道加座。政策讲解从9时持续到12时,家长听得津津有味,在提问环节更是频频举手。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学校长李晓辉介绍,学校今年计划招生480人,包括国际班、名额分配、统筹一、校额到校和统招。国内高考班计划招收11个班,包含4个理科实验班、1个人文实验班、6个普通平行班。其中,理科实验班分为2个数理实验班、2个科技实验班。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必修课程相同,专修课程不同,学生志向不同、基础不同、发展不同。学校采取传统班与教学走班相结合的形式,全年级一个课表。语文、英语按行政班上课,数学必修和选修学段实行分组分层选课走班,备考学段按行政班上课。6个选考科目实行分组分层选课走班制。非高考科目实行分项选课制。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该校非高考科目分为艺术、技术、生涯3个领域,包含5个学科。学生可在书法国画、摄影、陶艺、舞蹈、数码钢琴演奏、视觉特效、机器人程序设计、创意挑战、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初探、创意挑战、潜能发现之旅、模联等30余个丰富多彩的课程中,选择感兴趣的。
北京四中今年计划招收490人,其中国际课程班计划招收60人,高中本部计划招收430人,包括特长生、道元班、名额分配、全市统筹、校额到校和统招计划。
(各校最终招生计划以《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