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带着负担上学

发布时间:2017-03-06 期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 上官方方

 

 

开学了,孩子头晕、乏力、胃痛?

开学了,孩子不开心?

开学状态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动力十足。

 

孩子“最伤心”:比不过别人家孩子

  开学了,家长间的沟通、家长与学校间的沟通逐渐多起来。听听别人家孩子的表现,看看自己孩子的状态,总要找出点不同来。可孩子“最伤心”的就是听到父母说自己比不过别人家孩子。父母在评价孩子学习表现时,不要发泄情绪,要给孩子提出建议。

  如果孩子缺少上学的动力,对学习没兴趣、烦躁、紧张、郁郁寡欢等,或上课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这都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绝大部分孩子会在开学初期出现这些现象。父母要学会积极鼓励,给孩子时间调整状态。

  初二学生苗苗,在开学前两周就仔细核对作业清单,有计划地完成,并与同学交流作业情况。她发现有些同学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例如,老师要求从假期作文中挑出5篇做成作文集,部分同学将作文集做成了“系列”。苗苗也想挑战自己,就花了两天重新写并组成作文集,受到老师表扬。

  父母要告诫孩子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并引导孩子多从苗苗这样的学生身上学习如何自我管理,规划时间,主动学习,不要让唠叨、催促、发脾气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

 

父母耐心陪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润物细无声。有的父母把对孩子的训话、批评甚至打骂作为教育的同义词,对孩子居高临下,忽略平等交流。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要不断发现自身问题,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总约束孩子用手机、玩游戏,自己却离不开手机。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却在刷朋友圈、看电子书等,这样的双重标准也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榜样的力量大于说教,平等交流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其实,父母可以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有过无所事事、看一天小说的时候。孩子需要休息,需要自由思考的时间。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时间都被作业和补习班占满了。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陪他们一起长大。

 

父母情绪平和 孩子会更自信

  孙坚(化名)在单亲家庭长大,中学时经常发脾气,但妈妈从不发脾气,总是平和地给他讲道理。如果他做了错事,妈妈会指出来,告诉他哪里不对,总是温和而坚定,这使得他没有因为单亲家庭而影响性格。

  平和是伟大的力量。开学了,各项大小考试也拉开序幕。周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无论孩子成绩如何,父母都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找到孩子内在的强大动力。

  其实,孩子很会察颜观色。初三生王晓洁的妈妈,在开学前收到许多家长的赞许和讨教信息,称赞她把儿子教得十分出色。其实,她并没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法宝”,但她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值得其他家长学习。

  晓洁初中就读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有实验班和普通班。他初入学校成绩不太好,被分到普通班。晓洁的爸爸有些着急,但他常年出差并不了解儿子的学习情况。妈妈却没有因此烦恼,也没有急于报课外班。因为她陪伴儿子一路成长,知道孩子属于慢热型,适应后会慢慢好起来。最终,晓洁靠自己的努力,从中等成绩考到班级第一。

  许多父母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到底在哪里,起跑快并不意味着就能一直跑在前面。父母要看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是否得第一不是最终目标。让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才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孩子的求学路是漫长的成长过程。父母如何智慧陪伴、耐心沟通、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每位做父母都要思考的问题。父母要学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孩子一起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孩子找到快乐学习的钥匙。

  应对“开学综合征”,父母可从三点着手:一重在预防、未雨绸缪、平稳过渡;二要目标明确、作息规律、张弛有度;三要高效沟通、持之以恒、戒宠戒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