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2月21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签署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发展备忘录,海淀区成为首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两年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还是布局,但各地情况差别较大,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全面涉及校园足球的方方面面。通过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表明海淀区的校园足球工作得到了全国校足办的高度认可。海淀区以校园足球为切入口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表示,未来工作中,海淀区将在教育部、市教委的指导下,汇聚足球界专家学者,建立校园足球协会,建立专家库,形成“班级、校级、学区级、区级”四级竞赛体系;建立两级精英训练营——学区级精英训练营和区级两级精英训练营,让这些足球人才梯队式地向前发展;进一步探讨足球人才的升学机制,让他们得到连贯性培养。下一步,还将建立足球课堂教学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发展校园足球文化,开展足球国际交流,加强教练员的培养,为教育部乃至全国的校园足球工作总结出更多经验,“出典型、出人才”。
海淀区将创建“海淀区校园足球实验学校”。以教育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为蓝本,创建“海淀区校园足球实验学校”经过三次评审选拔和两次评估考核,目前有58所学校成为区级足球实验学校(小学33所,中学25所),有20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海淀区教委将组织第四批区级足球实验学校评审,同时进行第三次区级足球实验学校评估考核,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校的积极性和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
近年来,海淀区的校园足球工作扎实推进:2015年出台了《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特色校和实验校小学每学期不少于18课时、初中每学年不少于18课时、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18课时的足球课等。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场地条件不足的学校,以足球基础知识为主,辅以足球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足球参与人口不断增加。2016年,北京市教委推出9节足球教学展示课,海淀区2节课入选。
在积极参加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组织的足球教练员和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海淀区教委加强与海淀区体育局、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八一学校翱翔俱乐部的合作,组织开展区级足球教练员培训,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得到专业的足球培训。两年来,举办了4期足球教练员培训班,有50名足球教练取得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
海淀区还支持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更新足球发展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教学能力。人大附中、八一学校、教师进修附小、清华附小先后与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海牙俱乐部、德国沙尔克04俱乐部、阿根廷博卡青年队等建立交流渠道,开展交流讲学和教练员培训。
区教委着力推进校园足球均衡发展,把“海淀区校园足球实验学校”评审与学区制改革相结合,推动每个学区组建学区联队,参加区级足球联赛。构建四级联赛体系,形成班级、校际(学区级)、区级和冠军联赛等四级金字塔竞赛模式。目前,全区有70余所学校举办了校内班级联赛,班级啦啦队场边助威和表演成为球场新亮点。
近年来,海淀区在北京市和国家举办的各类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人大附中、八一学校、清华育才实验学校等多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中学生足球赛夺取冠军。在2015年北京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海淀区夺得全部6个级别中的5个级别的冠军;在2016年的联赛中,已结束的小学男子乙组A级别中囊括了前三名。
目前,海淀区建有各级别校级足球队150支。足球竞赛体系方面,区教委主办的“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超级杯联赛”已成为海淀区中小学足球传统赛事,2016年参赛球队达到了139支,其中有23支女子球队。
海淀区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