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马海丽) 12月28日上午,石景山区教委联合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总结2015—2016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这一年,石景山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师生实际获得,优化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区教委副主任于秀云详细介绍了课改详细情况:落实新课改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创新课程实施;以学生实际获得为核心关注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指导与质量监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课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根本载体,课程供给质量决定着一个学校核心供给力的高低。从去年实施课改,到新课程方案设计、实施、落地生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石景山区课改一年,取得阶段性成绩。2016年石景山区中高考成绩显著,特别是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97.9%,位居全市前列。
如何继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区教委主任郝显军对课改提出了3点思考和建议:一是课程创新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各中小学要适应未来新中高考带来的变化包括机遇和挑战,积极思考和规划设计课程,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二是科研助推区、校教育教学发展。各学校要学会利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要针对实际问题,脚踏实地,深入思考和提炼。三是课堂和质量是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
2015—2016学年度石景山区教育系统以绿色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引领,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优质、公平、系统、均衡”的原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资源供给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师生实际获得,聚焦质量提升,在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