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现场制作一个气动纸火箭并“发射”出去,制作一个科普小卫星,机器人主持开幕式……11月21日,2016年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科技热点深入海淀中小学课堂。
北外附属实验学校、首师大附中、北方交大附中、中关村一小、育鸿学校、上地实验小学等学校带来优秀科技项目,并进行了精彩展示。科技节体验项目区分为科技筑就梦想、科技驱动创新、科技引领成长3个展示主题,包括航海模型体验、水净化科普实验、遥控潜艇的浮沉等52个科技体验项目。
其中,首师大附中的天文嘉年华活动围绕“星空墙”“太阳”“月亮”等6大板块展开,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北医附中则在科技节上做起血型鉴定。学生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判断血型,并认识血型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通过体验和展示,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增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北航实验学校学生自制小火箭、八一学校的小卫星等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技创意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参与。八一学校老师介绍,在今年4月的国家首个航天日上,学校启动了“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活动,通过建立由真实情景引发的创新系列课程带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引导学生学习航空航天领域的知识。在航天专家的带领下,课程体系目前已完成开发,项目正在实施中。学生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实践、航天机构实地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
学生科技作品展上,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成为亮点。北方交大附中老师介绍,学校2001年在全国率先把智能机器人课作为初一、高一学生的校本必修课,受到学生欢迎。
开幕式上,科技节logo正式公布。海淀区教委举办的“科技教育logo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共39幅作品入围。其中,获一等奖的作品“鲁班锁”是首师大附中青牛创客空间的学生用3D打印和传统硬木结合制造的。
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科技节彰显海淀区科技教育特色,突出科技创新亮点,将进一步促进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提升,引导师生更多地关注现代科技新发展和新成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和体验活动;倡导师生开展以动手探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探究能力;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未来,海淀区在中小学科技教育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整体提升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