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62名中小学教师 入选第四批名师工程

发布时间:2016-10-2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第二批75名学员日前顺利结业。与此同时,北京景山学校刘志江等62名教师入选第四批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人选。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第四批学员将在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引领下,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育人实效。

  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利用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选择高校教授和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分别担任理论和实践导师,通过两年培养,打造一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

 

遴选标准侧重服务意识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介绍,此次遴选导师和学员标准、学员培养方案,以及绩效考评都将优化调整。遴选标准从原来的学历好、研究能力强、善于写论文,转变为先具有服务意识,然后是知识和创新精神。绩效考评更侧重所在学校学生发生的变化、学校发生的变化,以及为所在地区带来的变化等。

  此次遴选名师培养对象标准的变化反映了北京市对名教师的界定。专家认为,以往名教师更侧重学术能力,例如发表专著、撰写论文等。如今更注重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侧重于发挥在教育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理论实践结合提升素养

  为了让学员在两年的学习中更有获得感,名师发展工程精心设置了丰富且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在课程学习方面注重人文与科学知识、方法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理论、课程热点与难点、教育名著经典选读等;在课题研究方面注重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调研观摩等;在实践提升学习方面注重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改进实际教学工作等。学员的学习结果通过“211”呈现:2节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课,1篇论文,1份研究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名师发展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人鱼霞介绍,工程依托智库,突出培养多元化与个性化。智库——以高校为基地,配备“学术+实践”双导师;多元化——开展理论学习、基地培养、课题研究、思想研讨、论文撰写等多种学习方式;个性化——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培养基地因需设置课程

  据介绍,第四批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的名师培养仍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4个基地完成。

  总结了前三批的名师培养方案,4个基地形成了第四批学员的培养方案。例如,北师大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学习型集体的建立,通过组织召开主题读书会、专题教育论坛、课题推进小组汇报等,引领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任务型活动的设计,通过开展自主调研学习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考察交流活动等。

  考虑到学员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基地在理论学习阶段实行日常授课与开放性课程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学习根据培养对象的时间分散到每个学期的教学周开展。

  首都师范大学基地设置了人文科学素养通识、教育理论与前沿视野、教育研究与科学素养、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4个方面的课程研习。首师大还将利用学校的硕博课程、研究资源的优势,为学员提供部分选修课程,鼓励学员开展跨学科选课,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素养。

  北京教育学院设置了4个阶梯式的课程路径,包括学员学情剖析、理论课程学习、实践研修与行动研究、总结展示。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将密切配合,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在问题诊断基础上帮助学员制订行动研究计划,指导学员开展行动研究,组织学员开展研究活动。

 

相关链接:

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2011年至2020年期间,本市从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选拔500名左右师德高尚、专业素养较强的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同时还从市优秀中小学校长中选拔100名左右爱岗敬业、专业素养较强的校长重点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北京基础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和校长,并逐步使他们成长为教育家。

  在名师培养对象的遴选上,《意见》首先强调要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要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人文社科知识比较丰富。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本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第一批、第二批学员已顺利结业,第三批学员正在学习中,四批学员累计达287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