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文并摄
提到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教练周铁民,国内田径圈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远近闻名”不仅源于他教出的冠军学生,也源于他近20年的执教风格。
铁面无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训练场上,他是中国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周教练;私下里,他是这群孩子的“周爸爸”。
训练场和赛场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周一、周三、周五、周六的9时至11时30分和15时至18时是周铁民的上课时间。他的班里有6名学生,其中5个女孩,1个男孩,有上初中的,也有上高中的。还有一个他带了15年、连续参加过3届奥运会、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冠军种子选手李玲。
“不要左右晃,要找准感觉。”“你又收肩了!”“走上去,不要后仰!”……走进北京体育大学国家训练基地田径馆,周铁民正在指导学生训练。他“眼观六路”,每名学生的微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每天训练分为专项训练和辅助训练。就像炒菜一样,专项训练是主菜,辅助训练是副菜,二者缺一不可,不然就不是‘那么个味儿’。对吧?”虽然在接受采访,但周铁民的目光一直无法从他的学生身上移开。
中国的田径运动并非强项。“飞人”刘翔在110米栏夺冠之后,中国的田径运动似乎再也没有新的突破。作为田径运动的一种,撑杆跳高项目一直未能在奥运会上崭露头角。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中,济南选手薛长锐获得男子撑杆跳第六名。虽无缘奖牌,但进入奥运会前八名的成绩,在中国的撑杆跳高历史上已刷新了记录。“我对他们严格要求,并非苛求他们必须成为奥运冠军,而是希望他们从一开始就精准到每一步,不要为自己的体育生涯留下任何遗憾。”
比赛前后,他忙里忙外就像爸爸
今年27岁的李玲,刚从里约奥运会回来就投入到日常训练中。虽然在三届奥运会中未曾拿过奖牌,但她在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获得冠军;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以4.6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亚洲纪录;在2014年的国际田联洲际杯赛中继续夺冠。李玲的体育生涯并不缺少奖牌,但她一直坚持“超越自我”,这也是受到周铁民的影响。
12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玲被老师推荐给了北体竞技体校的教练周铁民。“当时我个头很高,原本是想练跳高的,听了周教练几节课,便选择了练撑杆跳。”回想第一次上课时,周铁民的专注和认真至今仍让李玲记忆犹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不忘初心。”认定了周教练的李玲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来到北京,拿起杆子练起了撑杆跳,这一“跳”就是15年。
15年里,除了知遇之恩,最让李玲感动的还是周教练对她像父亲一样的情谊。“每次参加比赛,周教练为了让我节省体力,总是自己扛杆子。比赛时在太阳下暴晒一天,周教练也跟着从头站到尾。”李玲说,即使他们休息,周教练仍会忙里忙外,做好后勤保障,就像他们的“爸爸”一样。
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亚洲青年锦标赛、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屡屡夺冠的陈巧玲,虽然与周铁民相处不到5年时间,也着实被“周爸爸”的细心感动了。“那年我参加青运会,结束后还要进行尿检,回到驻地时已经晚上10点多。”陈巧玲又累又饿,本想着要饿着肚子睡觉,却在昏黄的路灯下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周教练把一包吃的递到陈巧玲手里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在心里默默地说:“谢谢周爸爸。”
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最好的礼物
“这些孩子从小就被送过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我一起度过的。”周铁民说,和他们朝夕相处久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他们参加比赛,几天不见我会想他们,出个远门也会担心他们。在学生面前,周铁民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我打心眼里心疼他们,但从不写在脸上。”这是周铁民最纠结的地方,撑杆跳高运动员出身的他,最能理解“练体育”需要吃的苦。正因如此,他将心比心,这近20年的执教生涯中,从未因头疼脑热等小病就找人代课。即使嗓子疼得说不出话,他也用肢体动作对学生言传身教。这些孩子都被周铁民的热忱所感染。就像子女继承父亲的基因一样,学生举手投足间都有周铁民的影子。
最让周铁民开心的是,每年除了教师节,父亲节和他的生日那天,这些孩子也会给他发信息、送祝福,有时会编排一些“小节目”给他惊喜。说到这,这个身高1.85米的铮铮铁汉,竟露出了孩子般满足的笑容。“我不希望他们花钱,他们的进步就是送我最好的礼物。”当被问到教师节希望收到什么礼物时,周铁民笑着说。而跑道的另一头,周铁民的6个“孩子”早已在各自心中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在教师节当天让周铁民看到他们“破纪录”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