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

发布时间:2016-09-12 期号:

有一个名字,叫“人民教师”。他们是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老或少的一群普通人,然而他们并不平凡。满腔热血,灌溉满园花开;一份赤诚,换得一生无悔;三尺讲台,育出三千桃李;一身风雨,载起万千栋梁。因为他们深知,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沉甸甸的责任,毫无保留的奉献和永无休止的深沉的爱。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彭永臻潜心研究、锐意进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一向重视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通过“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等五项措施,引导他们将自身发展与团队和学科发展联系在一起。

  彭永臻将北京水资源短缺及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中心任务,和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有关污水处理节能降耗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北京市污水处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他培养的研究生已有百余人毕业,其中62人获博士学位,101人获硕士学位,12人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或研究员。

  彭永臻淡泊名利、润物无声,是一位亦师亦友的长者。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

 

杨宗丽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长期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爱戴,被学生誉为慈母般的好老师。

  学生印象中的杨宗丽,是一位知识丰富,幽默风趣,讲课深入浅出,且教会学生做人和爱国的老师。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思政课是枯燥的,但走进杨老师的课堂,就会被她的讲解所吸引。

  日常教学中,杨宗丽注意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随时吸收、补充科研新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她利用休息时间带学生参观圆明园、卢沟桥等。

  她不仅在课堂讲好课,课下也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需求,与学生分享生命中的点滴收获。她给教过的所有学生留了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有困难了,心里难受了,无人诉说了,就来找我吧,我24小时开机。”

  2013年4月,杨宗丽被查出患淋巴癌。住院的第一天晚上,她依然坚持给研究生上课,下课后才告知学生病情。听闻杨老师的病情后,学生都哭了……手术出院后,调整好心态的她又积极投入到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直到现在依然能看到杨宗丽脖子上还有不宜手术的肿块,但她仍以积极的心态与癌共存,工作质量、数量不降,对学生的关爱不降。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

  2002年,黄会林建立艺术与传媒学院并任院长。她从零起步创建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并带领学科从重建到多元逐步发展,形成当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科架构。

  作为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黄会林培养了中国大学第一位电影学博士,并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150余人。1994年,她创办大学生电影节。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电影节已经举办23届,影片的来源也从国内逐渐走向国际。

  耄耋之年的黄会林,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耕耘了六十余载。她将持之以恒,走更远的路,做更多的事,追逐实现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第三极”的梦想。

 

苏 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石藻类学会副理事长。

  三十年来,苏新一直认真负责地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主讲了十多门跨越4个不同学科的课程。她爱护学生,具有突出的“蜡烛奉献精神”;她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努力用科研为教学服务;她认真、谦逊的人格,丰富的海洋地球科学考察研究经验及知识财富,影响和引导了大批对海洋充满向往的学生和年轻教员。

  苏新在课堂中循循善诱,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认真思索发现答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方式。她多次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山东日照、天津塘沽等海岸带地区,从高山到深海(海拔五千米羌塘无人区到世界三大洋)进行海洋地质学等学科的野外实践考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

  二十多年间,她参加了20多个航次的国内外考察,带领课题组师生考察海域及航线,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我国近海等多个海域。她还是大洋科考中鲜有的“女首席”之一,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和赞扬。

  苏新还注重对青年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带他们一起备课,一起出海,一起野外考察,一起研究课题,彰显出闪光的人格魅力。在她的帮助和带领下,年轻教师成长迅速,逐渐成为海洋学科的骨干和栋梁。

 

吴潜涛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吴潜涛一直严以律己,坚持做学问和做人相统一。他关爱学生成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多年来,他坚持调查研究,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他既帮助学生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又有效地引导学生疏通了思想困惑,守望崇高,追求卓越。他在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真信”、“真讲”,在课下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对学生的“关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