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风雨载栋梁

发布时间:2016-09-12 期号:

 

陈 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主任,获评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陈勇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爱每一名学生。实际工作中,陈勇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全方位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

  他说,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研究教学、教法,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他讲授的课程虽不是双语课,但在教学过程中,他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有意识地融入专业英语的内容,全部采用英文板书,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2013年,陈勇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髋关节进行了置换手术。但是人生的劫难并没有把他压倒,他仍然神采奕奕、激情澎湃地讲课;仍按时完成了“长城学者”项目、“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建设项目、“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那一年,他的两名硕士生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工作毅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郝素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教师。

  自1989年7月到对外经贸工作至今,郝素敏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已27年,其中兼职学生管理工作12年。

  她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和道德行为影响、教育学生,不仅严抓教学质量,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心理状况。

  某学生曾因多次不及格,心理和学业受到影响,成为“问题学生”。郝素敏耐心细致地与其交谈,在讲解学科知识之余,多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发生了改变:由畏惧数学到主动学习数学;由重修三遍高等数学到期中考试全班唯一满分;由学业困难到决心考研。他在感谢信中写道:“我从郝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郝素敏连续四年担任学业指导中心教学工作。此工作不计教学工作量,但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唯一一位从2012年坚持至今的专职教师。

  她多次义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美国数学建模比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还经常给素不相识的研考生答疑解惑。

 

李晓刚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

  李晓刚创建了国内最大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与共享平台和数据量最大的腐蚀数据库;发展了环境腐蚀试验系列化新技术,为解决航天、海洋、石油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腐蚀大数据原创性概念和建立物联网的腐蚀学科新模式的研究成果在 《Nature》上发表,这是我国材料腐蚀领域首次在此发表科研成果。他还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环境腐蚀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前沿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李晓刚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支和谐向上、真正做学问的教师队伍。他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近300人,分布在国内外重要腐蚀及材料研究机构中,有的成了学术带头人和治学做人的典范。

  李晓刚有正确的名利观,长期保持低调的治学作风。为了让年轻人更快走上领导岗位,他主动辞去副院长一职。在学界的科研经费申请中,无论是本单位内部,还是与各单位的合作中,他从来都是主动谦让,并且每年从并不宽裕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资助本单位其他课题组和其他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达20人次以上。

 

童坦君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自1982年与张宗玉教授共同进行衰老分子机理研究以来,童坦君一直潜心从事细胞的衰老分子机理研究。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课题等,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理论研究和药物抗衰效果评价。

  童坦君虽已八十高龄,从事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工作已50余年,但至今仍坚守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线。

  童坦君一直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2012年他获得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却毫不犹豫地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学校,用于设立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以鼓励科研和教学中表现杰出的青年职工。

 

郝凝辉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部主任。

  去年初,郝凝辉接受了援疆任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来到新疆艺术学院,目标是让自己的工作达到“前辈”们的水平,“符合中央美院的身份”,不给学校“丢脸”。

  郝凝辉几乎把所有上课之外的时间都用来准备跨专业课程,每天熬到夜里一两点,大家热衷购物的大巴扎,他一次都没去过。

  他参照跟随美院赴欧洲调研的经验,借鉴首届“毕业季”的模式,从课程初期就设计了全方位展示作业、展示学习创作成果的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呈现效果,有的在教学楼的空间展示,有的在校内美术馆展示。

  在学校各方面支持下,郝凝辉和学生在校美术馆成功举办了《UI设计创新设计实践——学生作品展》、《概念书籍+概念家具学生作品展》。其中《概念书籍+概念家具学生作品展》以全新设计概念为主题,展出了视觉传达班32名学生纯手工制作的32本原创书籍,和环艺班43名学生以瓦楞纸为材料纯手工制作的1∶1家具实物。这次展出在当地产生轰动效应。

  这些全新理念的设计产品不仅带来新的视觉享受,也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更吸引了当地用人单位的视线。这些正在读大三的学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才,有些求贤若渴的企业迫不及待地与学生签下了聘用“预订”协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