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3”培养试验项目学生入学 整合课程做好初高衔接

发布时间:2016-09-0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新学年到了,今年全市首批“1+3”培养试验项目学生正式入学。记者从部分学校获悉,新学校已为他们整合了课程,力争做好初高中衔接。

  据悉,该项目中6所市级统筹校计划招收1180人,最终共录取约820人。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两所特色学校完成招生计划。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中、高考复习一直是中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仅中考复习就要花一个学期。“1+3”培养试验项目允许城六区一般校学生完成初二学业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这是高中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探索。通过这种“不中考升高中”的改革,希望在减轻学生负担、丰富学生涉猎的同时,增加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各参与试验的学校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充分利用“多”出来的一个学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研制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衔接课程,在初三开设生涯规划、职业体验、社会实践课,引导学生认真考虑未来可能从事的专业。

  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将在初三这一年增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践动手机会,并将国学校本教材重新编写成文言文、现代文和写作三部分,同时增加“博识课”课时,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带学生去博物馆、实验室参观学习。“1+3培养试验班”授课地点在首师大二附中曙光校区,但两校区教师融通使用。教学工作统一安排。所有学生均可参加首师大附中本部各类竞赛辅导及科技、艺术社团项目。

  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计划开设一些具有女性特点的选修课,如“女性与文学”“女性与科学”等。在北京舞蹈学院教师的支持下,学校每周还将为“1+3”项目学生开设三次舞蹈课。

  “虽然是试验,但我们依旧有许多期待。” 清华附中学生家长王飞舟坦言,“期待孩子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学到更多东西,也期待这项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中校长姜源认为,“1+3培养试验”有利于高中特色化发展和课程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学校关注美术直升班考入相应艺术类高校或专业的高考考试科目和大学专业发展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活动体验式教学实验,开设校内外写生课程及名家进校园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相关链接:

  “1+3”培养试验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包括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和徐悲鸿中学。这些学校可面向城六区招生。另一类是区级普通类学校,涉及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的16所学校,只面向本区招生。

  “1+3”培养模式改革试验面向北京市城六区一般校,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在初二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进入本试验的学生不用参加中考,直升高中。

  录取过程中,试验学校先计划录取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校,再由初中校将名额平均分配自然班,按1∶3比例推荐并在校内公示,汇总推荐名单经区教委交试验学校。试验学校组织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面试,不得进行笔试,面试结果在初中校公示。

  各学校依据“1+3培养试验”的不同培养目标和需求,对考生进行不同侧重的考查,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北京徐悲鸿中学的面试突出素质教育导向、突出宽与活,避免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增加额外学习负担。学校特地成立面试招生领导小组和面试监督小组,规范面试各工作环节。同时,对参加专业测试学生的造型能力测试卷和色彩感觉测试卷由美术专业组老师进行集体汇阅评分,参照综合面试结果,择优录取,确定初步录取学生名单,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

 

北京22所“1+3培养试验”试点校

北京市鲁迅中学

月坛中学

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

徐悲鸿中学

工美附中

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

北大附中

(惠新东街校区)

首师大附中

(首师大二附中校区)

北二外附中

北化工附中

北青政附中

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五十七中

北方交大附中(东校区)

北科大附中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海淀实验中学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北京市大成学校

北师大第四附中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北京市古城中学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