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精神,更好地落实北京市关于中考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体现基础教育公平、公正、均衡发展的原则,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201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试题的命制在秉承2015年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稳中求进,继续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呈现出以下九大特点。
一、明确试题命制依据
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为考试范围,以《201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无超标、超纲现象,同时适当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注重基础,积极为考生搭建平台
试题在难度结构上整体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例如,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强调基础的试题占大多数;单项填空考查的也都是考生熟悉的基础语法点;完形填空着眼高频词;书面表达两道试题所涉及的话题面向全体考生,尽可能让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话说,人人都有展示语言能力的空间。
总之,整张试卷注重基础,避免繁、偏、难题,旨在引导教学多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关注主干知识,考查九年积累,尽可能为考生搭建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做到让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施展的空间,也为下一阶段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三、强化阅读,注重提升考生阅读素养
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高度重视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继续强化阅读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重视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从而提升考生的阅读素养。
试题阅读理解在选材上注重高标准,突出“宽”和“泛”。所选素材语言地道,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涵盖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几大重要体裁。选材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如旅行、购物、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外活动、父亲节、左撇子、捐赠献爱心等话题。
考虑到初中生这一群体的认知特点,试题在素材选取上统筹安排,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卷。试题在注重教育性和人文性的前提下,兼顾趣味性,在文章布局中适当穿插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考生喜闻乐见,增强了整张试卷的灵动性。例如,完形填空讲述主人公Molly给妈妈送圣诞礼物的暖心小故事;阅读理解A篇以博客形式,介绍不同人的周末旅行活动;阅读B篇记述主人公Brian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仍然坚持梦想,不忘初心,最终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阅读C篇是一篇关于左撇子的科普文章;阅读D篇探讨boredom对创造力的影响;“阅读还原”一文介绍写好文章的几个小窍门,借考试这一平台传授知识,寓教于考;“阅读表达”一文是一篇奇闻趣事,讲述一个漂流了108年的漂流瓶的故事,读来轻松、有趣,活跃气氛,缓解焦虑,利于考生答题。
阅读理解在试题设计上更加严谨科学,干扰项均来自文本,设置有据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送分而送分的现象,引导考生回归真正的文本阅读,摒弃某些单纯考试技巧的机械操练。
此外,为了更好地体现阅读任务的真实性,所有文章都保留标题,符合正常的阅读习惯,较好地契合了阅读教学。
四、试题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试题命制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原则,所选素材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展示九年积累的平台,增强考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
例如,听力理解中有关日常活动、学校生活、课外活动、父亲节等话题;完形填空中给妈妈送圣诞礼物的话题;阅读理解中有关周末旅行的论坛讨论、左撇子、boredom对创造力的影响等话题;书面表达中邀请交换生参加长跑比赛等话题。这些试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为考生所熟悉,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而且时代感强。
另外,试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实际能力、男女性别差异以及城乡差异等因素,在试卷结构布局上,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设计必要的图片、辅助文字,传递有效信息,图文并茂,增强试题的亲和力,容易被考生接受,是试题人性化的体现。
五、试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试题在设计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
例如,完形填空一文讲述主人公Molly年纪虽小,却懂得父母的不易,利用平时攒下的一点积蓄,给妈妈买了一副她心仪已久的手套。一份简单的圣诞礼物,一个大大的惊喜,圆了妈妈一个小小的梦想。故事虽小,却温情、暖心,充满了浓浓爱意。阅读B篇记述主人公Brian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最终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阅读D篇探讨boredom对创造力的影响。面对当下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文章作者大胆提出放慢脚步,远离喧嚣,给心灵一片宁静的空间,多一点思考和沉淀。作者认为这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反而更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书面表达第二道试题讨论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这一话题,紧扣“友爱、互助”这一主题,引导考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注重试题选择性,满足考生多元智能需求
为满足考生的多元智能需求,给各个层次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书面表达试题在考试形式上做了改革尝试。两道题目话题不同、形式不同,任选一道作答,给考生更多选择空间。作文①要求考生写一篇电子邮件,突出“做事”;作文②要求考生就捐赠献爱心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注重“说事”。
七、注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测试的真实性是指试题中的语言活动和现实生活中语言运用之间的一致性程度。2016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中最能体现命题真实性原则的是听力理解的“记录关键信息”一题。试题任务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境。另外一个体现真实性的例子是“文段表达”一题。题目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交换生Peter参加长跑比赛,这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应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促进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考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下依然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死记硬背、简单“刷题”。
八、注重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注重对语言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对语言知识的考查简洁明了,更加语用化,避免孤立考查知识点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另外,试题在设计上融入对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考查。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学习策略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阅读理解中各个篇章要求考生所具备的阅读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篇章如A篇、B篇更加注重具体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筛选,而有些文章如C篇、D篇和阅读还原偏向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文章的精准理解能力。考生只有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九、强调试题开放性,培养多样化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开放的情景,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考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引导考生学得轻松愉快,还利于考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为考生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与2015年试题相比,2016年中考英语试题在开放性方面有所发展。例如,“书面表达”中的两个写作任务,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给出多样化语言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初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