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体现新课程理念,兼顾教学实际,贯彻《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试题在整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
一、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试题注重对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涉及的考点均为初中生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和必备技能,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同时,试题加大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力度。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均与生活中语言实际运用情况趋于一致,有利于考生学以致用,在现有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使用英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也对教师进一步贯彻“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方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试题所选语篇的话题广泛,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兼顾考生已有经验和未知领域,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试题所选语篇的体裁涵盖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几种常见类型。试题整体阅读量与去年持平,同时更加注重文本内容的新颖度和启发性,有利于引导考生在信息时代通过阅读拓展视野、吸收知识、展开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三、价值引领,寓教于考
试题考查内容兼顾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篇主题和内容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考生联系紧密的价值准则,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同时注重对考生文化意识的渗透。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继续发挥英语学科的教育作用,帮助考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考生的综合素养。
四、以人为本,稳重求变
试卷结构和题型设置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交际性,增加了考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每名考生就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行选择和表达,提升考生学习的成就感。试题有利于引导考生在后续英语学习中关注生活、联系自身、主动思考,同时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个体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听力理解部分
听力理解全面考查《课程标准》五级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各项微技能。整体长度适中,发音清晰、语言地道、语速自然、语境真实,题干简洁,难易适度,符合语言真实性和交际性原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突出表现如下。
1.选材丰富
听力理解的素材形式多样,均来自《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话题,如购物、家庭成员的职业、日常健身活动、夏令营、父亲节等。选材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兼顾不同层次考生的兴趣爱好,增强考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有利于考生在作答过程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注重基础
听力理解着重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细节信息的能力,简单推断、理解主旨要义等类型题目所占比例较低。听对话记录关键信息部分为通过接听电话记录姓名、活动、地点、时间、电话号码等基础信息。听力任务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易于考生作答,有利于考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知识运用部分
(一)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内容覆盖《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主要语法项目,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特点如下。
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重点
试题内容覆盖初中学段的语法学习重点,突出对主干知识、基础用法的考查,内容包括代词、介词、形容词、动词(时态及语态)、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旨在全面考查考生的学习积累,引导考生关注并夯实语言基础。
2.注重表意功能,突出交际
试题语境真实而充分,涉及考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特定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体现语言知识为交际服务的原则,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二)完形填空
试题文体为记叙文。话题围绕家庭生活与情感展开,讲述女孩Molly在获知妈妈想得到一双手套的愿望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邮递员Mr. Smith的帮助,在圣诞节为妈妈实现愿望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清楚,描写细致具体。试题考查均为高频实词,包括4个动词、3个名词、2个形容词和1个副词,名词和动词是考查重点。主要特点如下。
1.注重搭建平台,寓学于考
文章中妈妈的Wish Book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文化背景差异。所添加的图片不但能够辅助考生理解故事,而且能够弥补考生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
2.注重语篇理解,导向积累
基于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设置题目,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故事的整体脉络。考查内容均为高频词,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做出正确选择。试题将对考生词汇积累的考查融于语篇和语境之中。
3.注重人文价值,寓教于考
文章中描写的Molly对于妈妈的爱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实现妈妈愿望的行为,向考生传递正能量,使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涵盖《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的主要阅读技能,体现对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寓教于考,寓考于乐
体裁包括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如阅读A篇采用考生喜闻乐见的博客回帖形式,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题材丰富、宽泛,体现较强的人文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如阅读B篇,通过主人公Brian成长为喜剧明星的经历,向考生传递坚持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再如阅读还原的话题是“如何写好作文”,考生答题过程也是一次了解学习策略的过程。又如阅读回答问题选择的是“漂流了100多年的信息瓶”的奇闻逸事,使考生充分感受内容的新奇有趣。
2.注重考查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阅读理解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本信息,而不是仅凭借某个关键词就能找到答案。如阅读D篇第55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是一道信息综合判断题。考生不仅要把握整篇文章的总论点,还要了解文章不同段落的写作意图。再如阅读表达的第64、65题,都需要考生充分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作答。
阅读C篇、D篇将阅读理解和考生的思维培养结合在一起。C篇、D篇的标题都以问句形式呈现,不仅吸引考生通过阅读文本寻找答案,而且引导考生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似有定见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通过信息搜索达到准确把握语篇的目的。
3.试题有助于提升考生的文化意识
试题语篇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对考生进行文化意识的考查和渗透。如阅读A篇,通过博主的问题“Where were you over the weekend?”引出4个回帖,涉及中国、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城市、名胜、活动、天气等,拓宽考生的文化视野,增进考生的文化理解。
书面表达部分
1.选择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与往年不同,2016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题目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开放性。题目1中,李华邀请本班交换生Peter参加学校长跑接力赛。考生要充分了解问题的设置,经过思考和安排,完成写作任务。题目2中,李华在参加完学校上周组织的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捐赠活动后,谈论自己的感受。考生可选择熟悉的话题和生活场景,发挥想象,充分展示自己多年的语言积累,进行个性化表达。
2.主题性满足人文化需求
题目1以长跑接力赛为主题,引导考生关注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考生熟悉话题,人人可有话说;在参加接力赛的过程中,还可体现合作精神。题目2以“友爱、互助”为主题献爱心捐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爱的主题,向考生传递正能量。
3.综合性满足应用化需求
不同于以往写作中时态的单一使用,考生在题目1的写作中要关注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的灵活运用。考生在完成题目2的写作中,要熟练运用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这些时态均为考生在初中学习中要掌握的时态,有利于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交际。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蒋京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何 煜
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教研员、高级教师 唐和平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员、高级教师 陈 芳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分校特级教师 黄庆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