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孙梦莹 文并摄
灯塔是固定的航标,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域。6月24日,2016中考首日,送考老师也像中考生学海中的一座灯塔。他们的身影在,就能让考生感到安心,受到鼓舞。
关爱考生
清晨7时50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外,考生在家长的陪伴下陆续到达。阳光下,北京八中怡海分校送考老师的红色T恤格外耀眼,方便被学生找到。考场外,他们在签到表上确认名字之后,放心地画个“√”,确保每个孩子参加考试。送考老师,在这时,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他们对学生满怀关爱,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孩子。魏光勉老师边看签到表边说:“一班还差2个,二班还差3个。”说着,她还拿起电话给没签到考生的母亲打电话,在确认他们已经进了考场之后,放心地在纸上画上对勾。
距离考试开始还有40分钟,有老师喊道:“魏老师,这是一班两个孩子的手机。”魏老师转身去拿手机。
魏光勉边核对两个班考生的参考情况,边提醒他们检查考试用具、把手机交给家长。
贴心送考
考试前,魏光勉的时间都分给了考生和家长。从6月23日早上起,她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明天路上会堵车吧,几点到合适呢?”“孩子有点紧张,是不是今天不用看书了?”“我们今晚还要看书呢,总觉得复习不充分”……班级微信群里,家长似乎比孩子还要紧张,有问学习进度的、有担心孩子状态的。魏光勉逐个安慰了家长,提醒大家7时50分前到考点。一直到22时30分左右,她的手机才安静下来,此时儿子已经准备睡觉了……在送考老师和考生家长的双重身份下,魏光勉觉得有点儿对不起儿子。
6月24日7时15分,按照平时的上班时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初三班主任张晓玉到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考点外。张晓玉没有送考工作任务,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只为让班上的孩子看见自己,能少些紧张多些自信。“加油加油!按部就班答卷,不用紧张……”张晓玉拍拍一个男孩儿的肩膀,用轻松的语气送上祝福。“都准备好啦!没问题!”遇到面露紧张的女生,张晓玉用语言暗示,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姿态好好发挥。
送考老师的贴心,让家长感动不已。考生家长邱女士说,家长和班主任是孩子初中三年最熟悉的人,进考场前,孩子看到班主任的身影会信心倍增。
温暖问候
语文考试散场前,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考点外,一位女老师守候在校门外,不住地望向校园。11时7分,第一位考生走出校门,她挥着手,送上了一个笑脸。
“老师,语文题目是‘奇妙的实验室’,我想到了博物馆奇妙夜,不知道写的作文评卷老师喜不喜欢……”“很有创意,没关系。考完一科忘一科,中午回家好好休息,换个脑子考物理。”简单的话语温暖又亲切,老师不问考生考试感受,而是引导他们迅速调整心情,为下午的考试做准备。陆续又有几名考生把老师围在中间,讨论试题内容。“语文学科个人发挥很重要,大家不用对答案了。你们都很棒!尽力就好,下午继续加油!”说罢,这位老师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因为围在她身边的考生过多,记者甚至没能靠近去问一下她的名字。
大批考生走出校门时,有些家长凑上前去,想让孩子第一时间看到自己。这位送考老师又自觉担起了疏导工作,提醒家长为孩子留出散考通道,让滞留在校门口讨论的考生继续前行。艳阳之下,她的胳膊都被晒得发红,可还是把照看好考生、服务好考生放在第一位。
航海家的眼里,海上灯塔的光,是安心,是喜悦。在考生眼里,老师的身影,老师的笑脸,是执着,是感动。
记者手记
中考,
是一场青春的狂欢,
而远非谢幕。
3个365,
跨越了整整一段从幼稚到青涩的距离。
没有如临大敌,
没有殷殷嘱托,
有的只是出门前,
父母一句云淡风轻的“加油”;
进场前,
老师一句语重心长的“认真点儿”
以及自己偷偷告诉自己的那句
“我能行”!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你也不知道可以和谁一起走,
但你一定知道的是,
阳光正好,
而青春刚刚开场,
“谁的青春不迷茫”,
又有谁的青春不张扬?
下一站,
高中,我来了。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