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试题,务本求实、务新求变,体现了深化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试卷精选命题素材。各个板块的材料都关注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容选进来,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如名著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板块中《论语》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再如《沙枣》中昂扬的奋斗精神。“基础运用”板块中的对联、书法,现代文阅读中京剧阅读材料等,无不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给予不同层次考生发挥的空间,使考生充分展示平时的学习状态
试题给不同层次考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今年试卷在总字数上较去年有所减少,在阅读量上做了减法,给考生充分展示所能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去年全卷字数为8400字左右,今年为7800字左右。从整卷总字数来看,减轻了考生的阅读负担,给予考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试卷整体布局在保持以往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既突出板块的特点,又关注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默写在“基础运用”和文言文阅读中也有所体现。又如第一板块以春节为背景,突出了主题特点,又能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以考生的实际生活为情境,让所有的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答题。
三、关注学科整合,注重考生在实体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过程
试题在突出语文能力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如修改慰问信,要求考生能用上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又如情境表达题目,设置了给外地朋友介绍北京特色美食、写连环画点评等情境,让考生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充分展示出来。再如,梅兰芳纪念馆以及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等,给考生展示所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
四、关注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卷关注考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强调考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考生创新。如第2题“窗花”考查的是汉字的间架结构。第20题、第23题让考生设置讨论题、谈出思考,是对考生阅读品质的考查。这些题目可以展示出考生阅读过程以及思维过程,让考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第9题、第13题以及“奇妙的实验室”写作题考查了考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点评专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王彤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