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是全市唯一坐落在大学校园里的中学,校园并没有多么华美,却有着因浸润于北航学风而倍显浓郁书院气息和与航空航天息息相关的高科技氛围。学校把科技教育放在首位,这也与理工类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中学生可共享大学资源
今年3月,学校2016届“通航班”学生杨桦荣获了第十四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个奖项全市每年只有10人能获得。从初中起就在北航实验学校就读的她,和北航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被学校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出对科学研究强烈的好奇心。
高中3年,杨桦和同学定期去大学实验室参观、学习。她们参观过北航近30个院系的实验室,体验了模拟飞行、生物学院的“空天生命保障”实验室等,还参加了第一届中美女宇航员对话活动。杨桦说:“这些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有机会与最前沿的科技零距离接触,从心底激发起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初二学生曹曦予谈起校园生活说,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学的氛围,“生活在这里,就像提前体验了大学生活一样”。初一起,对科技感兴趣的她就有机会进入了北航的惯性实验室。“原本只是懂一点点,而现在我对科技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了到北航实验室上课、听讲座,每天穿行于北航校园,在北航操场上做广播操、上体育课等,还能拿着北航校园一卡通,到北航食堂和大学生一起用午餐,业余时间去北航阅览室读书、自习……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生一家人”的优势,让每名中学生都受益匪浅。
校长吴鹏程介绍,北航实验学校作为高校办学,在资源上与高校基本实现无缝衔接。北航不涉密的实验室均面向中学生开放。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北航近30个院系、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北航的操场、食堂、自习室、游泳馆、图书馆等资源也面向中学生开放。北航的多位专家、学者都是实验学校的校外科技顾问和辅导员。科学家和教授会走进实验学校开办讲座,开设航空等方面选修课。
与人大附中联动培养
除了与大学密切合作外,北航实验学校还兼具另一重特殊身份———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体成员校。2006年起,学校就与人大附中签约,深度合作共建,在课程、教师等方面共享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引进人大附中先进的育人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是人大附中联合体的一种有益补充,联合体其他成员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是九年一贯十二年学制的学校。”吴鹏程介绍。
北航实验学校的老师会和人大附中老师联合备课,共享教学资料,共同分析数据。学校老师不但要参加海淀区教师学校的进修,还要参加人大附中联合体的教研、进修。平时的教学中,年级备课组也会定期参加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的集体备课,实现了与人大附中统一教材、进度、时间、考试和评价。吴鹏程说:“通过这样的联动,老师能看到更多平时考试的数据分析,更容易看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和进步幅度。”
自2007年成立人大附中班,到后来北航实验学校学生可申请去人大附中“留学”,学校结合历次大考和中考成绩进行选择,入选者可在人大附中学习3年。这一系列举措,让北航实验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成绩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15年该校高考理科本科上线率达到99.22%,其中重点上线率为88.28%,文科本科上线率达到100%。学校首届“通航班”总平均成绩622.7分,最高分为684分。
通航教育实验班不只学航天
吴鹏程表示,“通航班”是学校科技教育模式的缩影。2012年,为适应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要,北航实验学校从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出发,为有志于蓝天事业的学生搭建飞翔的平台,为国家储备通用航空科技人才,开设了“通航班”。发展至今,“通航班”不但关注学生成绩,更以每个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为他们量身定制选修课程,且培养方向不局限于航天领域。
“比如班里有30名学生,老师会列出这学期能为他们提供的课题或实验室基地,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室会配有大学老师或博士生,还有学校老师跟进,学生可完成自己想做的课题研究。”
高二学生贾克楠凭借《草莓及含羞草对电磁极响应的研究》获得今年创新大赛二等奖。他说,一直以来就想将物理和生物结合在一起研究,学校帮助他联系了农大果实营养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顺利完成了选题。
学校科技艺术办公室主任都炜说:“‘通航班’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而是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努力向这个方向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改变的是学生的状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曾经有学生在校期间一直从事生物方面研究,后来却发现不适合自己,最终高考时选择了财经类专业。
高一学生张文轩和刘若扬,前者航模得过全国一等奖、代表学校去墨尔本参加过比赛,后者也马上要前往新加坡参加比赛。在他们班,每周有一节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入大学实验室。张文轩的选择是航空,而刘若扬的选择是植物。“有四五项课题可以选择,涉及自动化、电子、植物、航空等学科知识。”刘若扬说。
除研究性学习课程外,“通航班”学生还要学习航空科技基础知识、航空飞行相关知识及工程、设计等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并增加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学生将由该校教师和北航飞行学院教师指导。由于北航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大学课程,也可进入相关的科研院所及实验室,在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实验班学生要完成高中生必修、必选及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学生毕业时,学校将结合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向北航等相关院校推荐,争取大学自主招生等政策支持,还可考取私用飞行驾照,考入航空领域相关专业学习。
北航实验学校每年会举办大型的科技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除此之外,高中80%的对外交流都是以科技交流为平台,例如欧洲青年科技论坛、亚太地区青年科学家论坛(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f Young Scientists)、韩国科技节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申报,学校会资助学生出国进行科技交流。
贾克楠介绍,今年暑假,他参加了为期5天的韩国国际科技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课题前来交流展示,学生只用支付往返路费即可。像这样的活动,班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
今年该班继续招生30人,去年录取分数线为537分。吴鹏程说:“今年中考首次实行考后填志愿,可能会出现报考分数比较集中的情况,建议考生先了解想去学校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培养特点,二是分班情况及自己成绩所处的水平,结合这两方面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