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问答

发布时间:2016-05-07 期号:

@QQ棠:中考科技特长生如何报考?

  报考科技特长生的考生要参加区里5月组织的统一测试。经测试合格的科技特长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将报考学校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

  说明:今年特长生计划仍细分“城区”和“郊区”。其中,“城区”为招收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的考生,“郊区”为招收门头沟、燕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的考生。注明“本区”为只招收本区的考生,未注明招生地区为全市招生。

  具体招生计划,您可参看本报微信公众号4月16日发布的头条消息。

 

@爱你所爱:中考不及格是不给毕业证吗?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初中生是否获得毕业证没有影响。与获得初中毕业证直接相关的是初中会考成绩。初中会考各科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初中毕业证。

 

@远见卓识:“1+3”培养模式涉及哪些学校?

  “1+3”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校分两类:

  (1)市级统筹类学校,涉及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等6所优质高中新校区和部分市级统筹二、三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计划招生1180人,每区计划分配到校,校额基本均等。(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计划不分配。)

  (2)城六区部分区级的、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普通完中,包括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北京实验学校等16所,面向本区,计划招生775人。

  详细的招生学校及其计划,您可参看4月16日出版的《北京考试报》,或4月15日本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头条消息。

 

@做快乐的自己:中专类和职高类学校有什么区别?哪个就业率高?

  中专类和职高类学校同属职技类学校。职高类学校开设专业更偏重第三产业,学校关系隶属于区;中专类学校开设专业更偏重第一、二产业。近年两类学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至于就业率的高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差距,具体您可向学校咨询。

 

@腾:如果今年参加中考没有考上理想学校,能否复读一年参加明年中考?这样要减5分录取吗?如果今年休学不参加中考,明年再参加中考算应届生吗?

  您可选择复读。符合报名、报考条件的往届考生参加中招录取时,按招生考试文化课科目每科成绩减1分后录取。

  今年取得毕业证、明年参加中考即是往届生,明年取得毕业证并参加中考即是应届生。

 

@喜乐:今年“5+2”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增加了哪几所学校?有什么政策?

  今年“5+2”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校数量和方式进一步丰富。在参与学校中,除原来的2所中职、3所高职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1所本科院校外,新增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目前招生方式已基本确定,招生计划正在制定。感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可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思想家:大兴区有哪些技校?

  参考《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5年)》,大兴区的技校有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北京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市政管理高级技术学校等。这些学校在提前招生批次和统一招生批次均有招生计划。

  温馨提示:《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6年)》即将发布,敬请关注。

 

@Master Jìn Chēn:什么时候能查中招体检结果?

  中招体检结果查询时间:5月10日至20日

  查询网站:www.bjtjzx.com(北京市体检中心)

  温馨提示:考生如发现体检结果有误,可与所在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联系。

 

@高丰:关于北京中考名额分配,示范高中校分配到每所普通初中校的名额计划有吗?

  参加名额分配的优质高中学校名单及其分配计划,以及参加名额分配和市级统筹初中学校名单及其分配名额,均会在《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6年)》中刊登。该简章将于近期发布,请您及时关注。

 

@夏天:“1+3”培养模式怎样报考?

  6月中旬,考生可在所在初中报名1所市级统筹类学校。各初中校按自然班,根据计划数量,以1∶3比例推荐并在校内公示。获得推荐资格的考生要参加试点学校的双向选择。区级普通类学校的相关工作在7月中下旬举行。

  “1+3”培养模式改革试验面向群体:城六区所有一般初中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

 

@毅:中考东、西、海不能跨区,那么报志愿可跨朝阳区、顺义区吗?报志愿统招8个志愿可前面报普高后面报高职吗?

  按政策规定,东、西、海三区的考生不能互相跨区报考,但可填报其他区的志愿学校。

  填报中考志愿时,考生可参考学校去年录取分数线,按从高到低顺序填报。如果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高于高职校,可将其填报在前面。

 

【提醒】 2016年招生政策请以最终发布为准。

微信姐姐:北京考试报记者 宋 迪

本期主持:北京考试报记者 宋 迪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