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中学 北京市第十中学用教育感知生命

发布时间:2016-04-1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蔡文玲 文并摄

  时值初春,走进北京市第十中学,一树树或红或白的玉兰刚刚绽开,热闹却不喧哗。细细嗅来,淡淡的幽香弥漫整个校园。几栋红砖小楼比肩而立,校园不大却干净整洁。从窗外望去,白色鸟群滑过树梢,树间隐约的绿意让人心生平和。这蓬勃的生命力正与学校多年来提倡的生命教育不谋而合。在这里,学生学会了感受生命之美,尊重、热爱生命。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新建的第二所公立中学、丰台区的市级示范校之一,北京十中是一所有历史传承的学校,也是一所有教育信念的学校。

 

红十字急救进课堂

  在北京十中,每名学生不仅具备紧急救助的技能,同时还是北京市红十字会的会员。作为全国仅有的两所红十字模范校之一,十中的红会历史久远。北京市红十字会创建于1951年,而十中的红会仅晚了两年。无论是初一还是高一,进入十中的每名学生都要接受红十字会紧急救助技能培训。通过两天的急救培训,学生可掌握基本的紧急救助技能,并成为红十字会的会员。在每年5月6日红十字日等大型活动中,学生都会以志愿者的身份承担会场救助工作。

  此外,生命教育还融入学校课程中。学校专门开设了“探索人道法”选修课程,教师闫畅说,“探索人道法”课程是红十字会为学生研发的项目。通过互动合作、小组探究、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校长葛保红介绍,十中将在教学楼内安置紧急救助设备,包括绷带、心脏启博器等。校园门口也将安装紧急救助亭,内含轮椅、担架等。急救亭不仅可供校园师生使用,还能面向社会人群提供紧急救助。

  在十中,生命教育不仅体现在个人生命上,还关乎大众的生命。走进位于十中一角的地震检测室,可看到一台深埋于地下的监测设备和年代颇为久远的数字压磁应力仪。通过它,可监测地层的振动数据。作为地震监测点之一,学校每天都要向地震局报告两次当天监测数据,这里也成为学生实践的场所。葛保红说,由于卢沟桥以西水质较硬,今后学校还要在此基础上建设环境检测站,检测和改善周边的空气和水源质量,让学生作为课题研究,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环境。

 

每节课都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十中遍地开花,多层深入。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从四个层面着手:理解生命,通过各类课程认识理解生命的发展;尊重生命,学会爱护大自然和自身;关爱生命,学会关爱自己、他人乃至万物的生命;创造生命,创造属于大家的生命辉煌。

  每年都有一个教育主题,2015学年至2016学年的主题就是生命课堂年。学校每位老师都能结合所教学科,挖掘与生命教育高度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特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观摩研讨评课等形式,延伸拓展书本内容,体现生命教育意义。生物课为学生讲授“最佳育龄”的相关知识,针对学生现阶段的情感发展状况,理性引导,让他们明白在哪个阶段做什么事才合适、恰当;语文课利用讲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机会,让学生理解即使身体残疾,也可以深入思考人生和生活意义。“比起简单的传授生命教育的知识,我们更看重将生命教育渗透进课堂。课上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课后作业的个性化等,都会体现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选择,这才是更重要的生命教育。”

  高一(4)班学生胡哲说,物理课上,老师在讲摩擦力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用幻灯片为他们延伸讲解如何计算安全刹车距离、刹车的方法等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限速,告诫他们将来要安全行驶。

 

丰富活动创造生命辉煌

  从红十字教育到生命教育,经过60余年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从关注自我,到关注自然和社会,十中的社会实践和社团也随之发展,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走出教学楼,正巧遇见摄影社学生在拍玉兰花。他们有的支着三脚架,有的拿着单反相机,有的只用手机拍摄,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像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高一(2)班姚紫睿说,摄影社是今年新成立的社团,觉得比较有意思就参加了。前几节课刚教了镜头、高调、低调等简单的摄影知识。今天拍摄的“校园里的春天”主题照片可以放到社团群中,由老师进行点评。

  目前,学校为高一开设了15个社团,包括打击乐、拉丁舞、武术、蛋雕、围棋、桥牌等。为了满足专业化需求,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拉丁舞、武术、围棋、桥牌等专业教师,让学生学有所长。高一学生刘天禧从初中开始,就是学校武术社团的骨干,能跟着专业教练学习也是他留在十中继续读高中的原因之一。

  作为老牌的田径示范校,学校坚持科学训练,不过度开发学生身体潜能,经过追踪调查,大学期间学生上升的空间更大。而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学生参与有机融合,开展了多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让体育成为每名师生的生命需要。

  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改变以往按学生自发兴趣决定的春秋游。云南考察热带植物、青岛科考船考察海洋生物、南京植物地质考察等以探索生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喜欢科研。活动前,学校请来中科院专家,为学生讲解实践技巧、常识和形成意义,组织学生到现场挖化石、处理和制作标本等。每次实践都是一次生命的探索。

  葛保红说,学校希望在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思考生命,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在每个十中人的心中播下和谐向上、持续发展的种子。

 

相关链接:

  学校高中每年招生240人左右,招生方式包括名额分配和统招录取。此外,还招收6名田径特长生。去年学校统招录取分数线为528分,丰台区排名1200名以内的考生报考被录取希望较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