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文并摄
在东北四环外的大山子,有一所美术特色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坐落其中。这所毗邻798艺术区的中学,得益于周边艺术氛围的滋养,走上了美术特色教育之路。
这所朝阳区教委直属的“十二年一贯制”公立美术特色示范学校,自2002年开设美术特色课程以来,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2015年,学校高考美术生本科上线率达96%。十余年来,学校把800多名学生送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
区域优势:确定办学定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原名大山子中学。1997年开办普通高中后,长期处在办学低谷中。当时的本科升学率仅为40%左右。随之而来的是生源困难、师资缺乏。
面对困境,学校从时代要求和自身区域优势出发,将美术特色教育确定为学校走出困境、树立品牌的主要抓手,立志在美术特色教育上闯出一条路。
2002年7月起,学校正式开始招收高中美术特色班。“学校领导班子根据21世纪对教育的要求及学校地域性特点,大胆提出了开办普高美术特色教育的设想。自此,便在美术特色教育路上一发而不可收。”学校校长姜源回顾说,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现代教育,创品牌学校”为目标,矢志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学子。
在当年高考中,首届美术特色班的24名考生全部获得了本科院校的录取资格。
十多年来,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发展迅速,特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一所美术特色学校。目前,学校有44个教学班,其中有11个美术特色班。在校普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美术特长生、外国留学生以及教师共1500余人。自开设美术特长班以来,学校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2015年高考本科升学率高达96%。
学校以此为突破口,普通班的教学工作也被有效带动起来,实现了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2008年,学校高中教学工作获得了朝阳区高中教学工作优秀大奖。2009年,高中教学工作及初中教学工作双双获得朝阳区初、高中教学工作优秀大奖,之后连年获得高考进步奖励。2015年,再次获得高考工作优秀奖,并获得“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光荣称号。
特色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北青政附中,眼前是一栋灰墙红窗、古朴典雅的教学大楼。
楼内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仿佛一座博物馆。“北京的景泰蓝、山东潍坊的风筝、黑龙江赫哲族传统鱼皮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陕西的皮影……”16种、40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让学生可近距离欣赏这些大师的作品,直接感知、体会艺术的魅力。
这些独特、新颖的艺术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这所以美术为特色的中学办学品位。
姜源介绍,学校在此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选粹》,被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并已正式出版,全国发行。学校还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让每一名北青政附中的师生都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和其无尽的艺术魅力。
走进体育馆多功能厅,第三届师生艺术作品展、小学到高中系列学生作品展、教师外出写生作品系列作品展等师生的参展作品,都在墙壁上挂着,便于师生观摩、学习。
“每年3月有春季画展,9月有教师节画展,11月有秋季写生展。”北青政附中主管美术教育的教务处主任蔡翀敏介绍,学校每年都举办各类画展。此外,师生还参加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朝阳区师生作品展”,每年都有作品获一、二、三等奖。有的学生作品还被炎黄艺术馆永久收藏。通过参加各种艺术展,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很大提升,也把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学习兴趣和自信大大提高。
多元课程:提升学生兴趣
一节水彩画课上,学生正拿一支画笔在颜料盒里蘸一蘸,在涮笔桶里蘸蘸水,再在调色板上刷一刷……粉色的桌布、红色的苹果、蓝色的花瓶。“软颜色成分在里头,小地方要注意细节都呈现在了画布上。”课堂上,老师在现场指导。每周一和周六是高一、高二学生上美术课的固定时间。这只是美术课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校已开设美术类校本课程20门,成立美术类专业社团或兴趣小组10余个,陶艺、雕塑、书法、服装设计、摄影和绘本画等课程不仅可以扩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灵感,也充分满足了对美术有兴趣的普通学生的需求,把美术特色资源变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财富。
除了美术生外,其他学生也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校在非美术班中也加强美术教育。全校有40余个学生社团,其中美术社团近20个,每年提供50多门校本课程,美术课程也占很大比重。
在这所以美术为特色的学校里,小学就开设美术、书法必修课程,加上社团和校本课程,平均每天一节美术课。低年级画美术日记,高年级画绘本画,成为学校传统特色课程。此外,学校还在初高中非美术班开设美术必修课程,同时开设社团课程和社会实践美术类课程,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教育活动。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学生都可跨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学习。三类特色课程体系有机整合,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拓展课,这使学校特色课程形成必修与选修、考试与训练、固定与灵活、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的特色课程体系。”高三学生汤玉玺说。
姜源认为,美育教育是提升学生情趣、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除美术方面的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街舞、合唱、围棋、航模、编织、击剑等课程,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些多元课程,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