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在这里,学生可以开公司,可以搞创意,可以按特长选班、按兴趣选课。在这里,学习是件美好的事儿,学习之外还有更多美好的事儿。这正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的办学理念:打造美好教育。
学校副校长周亚宏说:“打造美好教育,就是对每名学生负责,助每名学生成长。”学校通过近几年中高考改革和专业老师团队的一起打磨,在各方面打造美好教育。
1978年,苹果园中学就被列为区属重点中学;2003年,被列入北京市百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序列;2014年8月,苹果园中学正式挂牌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目前,苹果园中学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体育传统校、艺术特色校,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分类教学,给学生美好选择
“新生入学不是随机分班,也不是按成绩分班,而是按特长、兴趣分班。”周亚宏介绍,根据本人的特长、基础、兴趣爱好,通过专业测试和调查表,学生被分成科技、外语、美术、文史、理工5个特色班,另设3个平行班。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制定与之匹配的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翱翔计划”。这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推出的一项特色课程,采取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科技班里,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被选拔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参加早期的英才培养,在全国科技竞赛中表现优异。
苹果园中学是北京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学校每学期开设包括研究探索类、拓展提高类、生活成长类、美育健康类、科技创新类等5个系列的40余门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校有80余个学生自主社团,丰富多彩的读书、辩论、才艺展示、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示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学生的书法、篆刻小组几乎囊括了北京市的第一、二等奖,天文小组、古筝小组、定向运动小组等各项体育运动队都在北京市竞赛中名列前茅。
环保社团学生将洗手水设计开发,循环使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洗手水,用于一楼冲厕所,一年可节水230吨。苹果园中学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
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打造美好教育,冯岩校长用一句白话概括是: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每名学生都有特长与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才能把他们的天赋和潜质挖掘出来。以前,中学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现在,苹果园中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要什么,学校便设计什么,打造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科技创新,给学生美好追求
周亚宏说:“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是件靠谱的事儿,给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追求、尝试,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在苹果园中学,学生生物公司几乎无人不知。30多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开起了生物技术公司。他们自己动手组培植物、提炼精油、生产润肤乳和手工皂,每次产品试卖都被抢购一空。
“我们每周的两节选修课可以进行社团活动,除了学习相关知识、研发和推广外,就是生产产品。”“高一有门研究性学习课程,叫‘微生物检测’。社团里好几名团员都选修了这门课。课上学的知识可以检验化妆品的菌落是否超标。学到的知识用在了公司管理中,让人更有成就感。”学校提供的资源和鼓励,让学生有了更多积极学习的动力。
确定产品配方,查阅文献、咨询老师,市场推广,“公司员工”分工合作,产品销售的盈利除了计件付费、购买原料外,余下的钱一部分用做公益,如义卖、社会捐赠;另一部分用于“公司员工”开销,年底时,大家可以领到自己的“年终奖”。
周亚宏说:“通过这种课程和社团活动,将科技、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内容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财商、情商、领导力和爱心。”
苹果园中学也是少有的在中学建气象站点的学校。校园东北角的“白房子”就是气象局和学校合作共建的气象站。国庆阅兵时,苹果园中学也对PM2.5进行了实时播报。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文化创意工作室。指导教师赵丽娜介绍,工作室是模拟公司形式而开展的。学生经历从自我推介、竞选演说到选举团队负责人、团队的建设方案等组建流程,后续将正式进入公司的运营阶段。从2015年10月工作室成立到现在,学生已确定了公司的名称、理念,制定了组织结构图,设计了公司LOGO并做了深刻解读。这一切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
赵丽娜说:“通过开展校本课,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增强自信,以此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自我和组织领导力,并引导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积极心理,给学生美好动力
“20年后再回母校,请你给自己设计张名片,过什么生活,做什么工作,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教科研主任白晔的一堂情境创设心理活动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多思考未来学什么、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一名曾经想“20年后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重回母校”的学生,后来多次参加学校辩论社、广播台,最终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真的成了一名电视台的编导。
“心理课形式多样,更多是体验加感悟、道理加训练。”白晔表示,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看到更多可能性,学会管理当下的生活。
苹果园中学是北京市范围内8所“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之一,也是很早就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1997年前后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学校开设了心理必修课和生涯教育课程。
目前,学校主要开展积极生涯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怎么去?”这是生涯教育中常问的3个问题。白晔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解决青春期逆反、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更多是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立体看待自我,并利用社会资源解决问题、长远思考和规划未来。”
学校开设基础类、综合实践类、自我管理与发展三大类积极生涯发展课程,还在各学科课堂上进行以“积极生涯发展”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态丰富,初中阶段侧重必修课,高中阶段侧重选修课。初高中定期的心理健康和生涯发展主题班会课程更具特色,针对班级当下,切合班级实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