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辰
语 文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2016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围绕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从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修订,在语文实践中体现注重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能力、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强化阅读和表达能力、提供选择和开放空间等考试评价改革的思路。
一、全面考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语言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参考样题”中,增加在具体情境和任务中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能力的样题。
二、突出学科育人的价值,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体现语文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
1.在2015年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适当体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实践”的要求。
2.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初中阶段“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及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有关书法欣赏的内容,增加对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的欣赏要求。
3.增加对古诗文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要求,“丰富积累”“注重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细化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强调“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强调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的理解,突出对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5.增加名著阅读内容板块,并提出具体阅读要求。增加“附录5”名著阅读的内容,增加名著阅读篇目,扩大阅读量。引导语文教学要重视文化经典、长篇文学名著和科幻作品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其自身的精神成长。
此外,在“参考样题”中,把部分试题替换为2015年中考试题中体现社会实践背景的语言运用类、情境写作类试题;增加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古诗的样题,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三、细化语文课内外学习的能力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
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
1.增加对名著阅读的要求,由关注“作品内容”“主要人物”“作品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到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同时也体现“附录5”名著阅读与“附录4”作家作品阅读的不同层级要求。
2.增加对多种材料组合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拓宽阅读文本的样式,体现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3.增加对写作表达“思考”的要求,扩大学生写作的范围。
4.增加对“缩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写作样式的要求,丰富学生写作的样式。
在“参考样题”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替换为2015年中考语文多文本阅读试题,并增加一组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材料间关系的考查,重视学生比较阅读思维的发展。同时,增加根据连环画材料扩写故事的写作样题。
四、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为学生多样的展示搭建舞台。
在“考试内容和要求”的阅读整体要求中,增加“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问题”,考查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
在“参考样题”中,继续保持大、小作文的选择性,情境作文部分样题替换为2015年中考以名著阅读、社会大课堂为背景的“二选一”类试题,与大作文的选择性一致,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数 学
2016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指出了具体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通过调整部分参考样题来体现中考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方面
数学学科《考试说明》指出考查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基础,能力立意”,将对学科的基础内容作为考查的基石,考查学科的知识结构,考查学科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思维经验,考查体现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基础内容、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组成了数学学科考查的“根基”。
1.“四基”要求
学科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基本内容的考查既包括对结果应用的考查,又包括对结果形成过程的考查。
2.能力要求
学科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对于能力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培养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维。
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方面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由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知识要求层次的划分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
例如,“数与代数”中的“函数”部分,按照“总—分”的原则,先描述了学习函数基本的A、B、C三个层次的要求,又分别介绍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各自的特性。下表将研究函数一般规律的内容进行了表述,起到指导“函数”内容学习总结的作用。
(见表1)
又如,“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性质”部分,积极探索了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容,并按照认识图形的基本规律,将两点间距离、平行线、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能体现学习过程的内容进行了知识体系的完善。下表将“探索并证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过程界定为C级要求,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应用界定为B级要求,将对特殊四边形的定义及关系界定为A级要求。
(见表2)
三、参考样题及说明
《考试说明》中参考样题是考查目标的具体化,其中考查目标包括知识的评价、能力的评价和思想的评价三个方面。下表是2016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参考样题调整题目及相应题目的考查目的。
(见表3)
英 语
为更好地贯彻北京市关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深化考试改革,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服务并促进英语教学,2016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修订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主要对“参考样题”进行了更换和修订。
一、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第1—15小题更换为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中的第1—15小题,对听力录音稿和参考答案做了相应调整。听力理解第16—20小题保持不变,保留2个示例。
二、单项填空
2016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单项填空试题依然采用2015年《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保持不变,突出主干,注重基础。
三、完形填空
2016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中的完形填空试题更换为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试题。参考答案做了相应调整。
四、阅读理解
为凸显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2016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全部更换为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包括阅读选择、阅读还原和阅读回答。参考答案做了相应调整。
五、书面表达
为更好地促进并服务写作教学,避免模式化,2016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部分的参考样题给出两个示例,示例(一)要求考生用英文写一封电子邮件,采用的是2015年中考英语试卷中的文段表达试题;示例(二)要求考生用英文写一篇短文,采用的是2012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中的文段表达试题。参考范文做了相应调整。
物 理
为更好地适应北京市课程及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2016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依据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北京市初中科学类(物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加强实践性、开放性,本次修订在“保持稳定,减轻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贴近课标;加强实验探究;倡导科普阅读和科技实践活动。从试题结构、知识细目、参考样题等方面进行修订,具体变化如下:
一、试卷结构调整
1.变化
题型调整:把“填空题”拆散到其他题型中。
各题型赋分调整:计算题减少分值;实验探究题增加分值。
2.原因或目的
落实《改进意见》,体现降低难度,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改革趋势, “把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多年积累考出来,把技能能力考出来,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考出来”;突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
二、考试内容调整
1.变化
(1)增加考试目标中基本能力的内容。
在“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中增加“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证据),对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
(2)增加考试内容中的分项细目,增加内容的考试目标均为“了解”。
在“声音的传播”知识点中增加“波长、频率和波速”知识细目。
在“电磁波”知识点中增加“电磁波可以进行信息传递”知识细目。
2.原因或目的
(1)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拓宽视野,学以致用。
三、参考样题的替换
1.变化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尽量选取近年中考原题。
2.原因或目的
(1)落实《改进意见》,增强实践性、开放性,突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
(2)体现降低难度,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改革趋势。
(3)促进老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观科技场馆、参加科技实践活动。
化 学
2016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的修订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考试研究和改革实践为基础,力求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有利于实施命题、复习备考和考试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考试说明》基本保持稳定。考试范围与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对考试内容和参考样题做了适当调整。具体调整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考试内容的调整
1.对考试内容组块划分的名称及顺序略作调整
化学考试内容的划分是依据课程标准分为5个组块,以双向细目表的方式来呈现的。2015年《考试说明》中的5个组块依次是: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调整后,5个组块依次是: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与《课程标准》中主题结构组块的名称一致。这一调整进一步突出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体现教学改进意见中有关强调课程标准作用的要求。
2.对考试内容中部分的考试要求略作调整
本着优化考试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将一些重复内容进行重组,使考试内容更加精炼,便于教学。
例如,原子的构成由过去的3条调整为“知道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这1条。例如,将“化学元素”由5条简化为4条,且进行了顺序调整。相对于2015年的《考试说明》,虽然通过合并、简化及顺序改变的方法,有几处考试要求条目产生了变化,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二、对参考样题的调整
本着体现北京市中考改革的精神、对教育教学发挥积极导向作用的原则,对参考样题部分进行了调整。相对于2015年《考试说明》,仍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个部分,非选择题按8个栏目进行划分,只是将部分题目用2015年的中考试题进行了替换。例如,生活现象解释、科普阅读理解、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基本实验、实际应用定量分析这几个栏目分别用2015年相应的中考试题进行了替换;生产实际分析栏目增加了1题,也是选自2015年中考试题。调整后的选择题共有20题,非选择题共有18题。
参考样题中所选题目尽力体现化学与实际的联系,凸显知识的应用与学科的社会价值;注重科学阅读和人文阅读;注重体现思维过程,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