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文并摄
上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高一(2)班进行了美术专业的期中考试。面对石膏像组合,学生们错落有致地排成了几排,眼睛紧紧地盯着画纸,或蹙眉思考,或落笔挥洒。看到他们笔下的作品,你肯定不会想到,3个月前,大多数学生还是“零基础”。
今年,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北京市中招新增“三类市级统筹”学校。工美附中作为其中之一,首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培养,开设美术素养班。
“被录取很惊喜”
工美附中高一有2个班稍特别些,它们的班标上印着“北京市优质高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培养十年级”的字样。
学生董鸽曾是大兴第八中学学生。从小就喜欢美术的她,很早就知道工美附中,但因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培训,觉得未必考得上。报考前,她在招生简章上看见学校的市级统筹招生,既不要求美术基础,又可以住宿。她说:“机会很难得,就想试试看,没想到真的被录取了,很惊喜。”开学后,本来还有些担心的她,发现同班同学的美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多数都是零基础,而她还有些美术基础。
董鸽说:“当时,我们都并不明白市级统筹是什么意思,是校长给我们上了第一课。”今年9月开学,校长王泽旭把统筹班的学生和家长召集在一起,为他们上了“开学第一课”,给他们讲解学校如何与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毕业时又有哪些选择。
报考时,对于班里很多学生来说仅仅是凭借对美术的兴趣。“现在,我和同学都希望未来能够考取美术类专业的相关院校。”董鸽说。
按美术生培养
王泽旭说:“班级最初设计时就希望能发挥学校特色,将他们按美术生的模式培养,争取在毕业时能升入市属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美术特色学校的熏陶,他们在艺术修养上有一定提高,具备一定修养。”
学校为他们投入最好的师资,选拔一线优秀教师。清华美院还成立工作小组,两校共同研究课程方案,制定课程计划,联合派出师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未来,坐在中学课堂,学生就能聆听清华大学教师的讲课,这也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副校长刘丽华表示,从2012年起,学校其他班级开始走班教学,但是对统筹班的学生却保留了传统班级形式。目前,他们每周也有一天半的专业课。虽然是同样的素描课程,考虑到学生的水平,也会根据他们情况分出层次,在学生练习、老师指导等方面都更有针对性。
“上课时,老师经常会为不明白的同学单独讲,或让我们互评。有时,老师也会直接帮忙改画。”董鸽说,目前,他们还处在打基础阶段,这学期学习素描和色彩课程,未来3年的美术专业课程包括素描、速写、色彩和创意表达等。
由于班里很多学生都来自远郊区县,学校为他们统一安排了宿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免费提供被褥等住宿用品,住宿生每天由专车接送。虽然远离家人,但他们能时时感受来自学校的浓浓暖意。
与“学霸”同呼吸
王泽旭说:“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其用课程强加出来,不如用校园生活浸染、熏陶他们。”让学生体会到成长之美,体会到人格塑造之美,体会到发现、获得知识的过程之美。
工美附中的校园不算大,却处处流露着浓郁的艺术和文艺气息。每一处都渗透着“美”学思想,教学楼的走廊挂满了学生的画作,校园里独具匠心的瀑布、竹林设计,甚至连长廊石凳上也镌刻着书法作品……在这里,学生时时刻刻都浸染在艺术氛围中。
“每天我们来到这样的校园,心情十分舒畅。” 开学已经3个月,董鸽和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也找到了学习的目标。“每天看到走廊里学哥学姐的习作,都特别羡慕。很多基础不好的同学每天都在练习。”
“上个月,我们去参观了清华美院,看见了很多优秀学生的作品。” 谈起那次参观,董鸽显得意犹未尽,“这感觉像跟‘学霸’呼吸同样的空气。虽然我们之间差别很大,但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