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让学生有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5-11-3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本来只想通过社会大课堂参加课外活动,没想到它让我的梦想起航。”在北京市教委举行的改革‘更多获得感’基层行系列——走进延庆”的活动中,北京市延庆第二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赵震讲述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

  参加学校机器人小组学习,让赵震拿下了不少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创客奖项。现在,课堂是他最向往的地方。在延庆所有“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的学校里,赵震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2015年,延庆教育综合改革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均衡、开放、特色”教育新地图的目标,把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上,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实惠,以此来衡量教育政策的实际效果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一年来,延庆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在学生的实际获得中得到彰显。

 

善借力,跟政策,中高考考生获得实惠

  2015年,延庆高考本科上线率87.23%,在10个郊区县里排名第一,录取率98.12%,连续8年超过北京市平均录取率。中考成绩同样喜人,高分段人数不断提高,低分段人数逐年减少。延庆,一个远郊区县,是如何让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不断攀升,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的?

  延庆教委主任魏旭斌说,除了享受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带来的惠泽外,延庆在全市最先尝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2013年起,延庆教委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合作。自此,新东方优秀教师为延庆高三学生及教师开展英语学科培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数学、物理等学科。近3年来,延庆接受新东方培训的教师1800多人次,学生27000人次。

  从培训效果和学生实际获得来看,2015年延庆文科英语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13.02分,理科英语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13.58分。在此基础上,延庆教委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又签订了3年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培训学科,将培训学科由英语扩大到高考9学科,年级向下延伸,同时新东方面向延庆学生提供学科网络课程资源。

  今年,北京市中高考实行的市级统筹、双培外培等新政策让延庆等远郊区县的学生受益颇多。2015年,延庆初中毕业生有42人升入市级统筹优质高中就读,相比以前大幅增加。特别是市级统筹资源的全市优质10所普通高中,将名额分配到延庆所有(共18所)初中。由此,无论是城区还是山区,每所学校都能有1名学生升入市区10所优质的高中就读。

  如延庆的山区学校刘斌堡中学、以山区生源为主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延庆八中、以体育特长训练为主的体育运动学校,都有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就读。还有76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端技术人才贯通培养学校就读。

  2014年起,延庆高中阶段入学取消招收择校生政策,逐年提高市级示范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从2013年名额分配比例15%,招生78人,到2015年名额分配比例37.9%,招生220人,2016年将进一步提高比例,计划达到50%。

  在高考招生领域,延庆有251名学生升入提前批院校,其中77名升入双培外培类院校,9名通过农村专项计划升学。双培外培为远郊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重点大学和出国学习的机会。

 

下手早,动作快,校园足球全国领先

  延庆是北京唯一一个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的区县。康庄小学和延庆四小还被教育部认定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那么,延庆的校园足球为什么如此红火?

  魏旭斌介绍,延庆在推广足球运动上下了大功夫:聘请国家著名教练金志扬、邓广忠和首体大院长钟秉书作为延庆校园足球工作名誉顾问;聘请中国体育集团优秀教练对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足球培训;与北控足球俱乐部签约,在中小学设立足球培训基地;与阿根廷专业足球俱乐部开展互访交流,学习借鉴足球王国培养经验……

  学校还翻建了足球运动场地,并将所有学校的足球场地建设项目列入基建规划。筹集专项资金,按“小学生每人1球、中学生每班1球”的标准,为各中小学校配发足球。同时,每年将各中小学校课外活动经费20%以上用于发展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

  延庆还将各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情况列入年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计划中。小学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初中每周体育课增加了足球教学。

  通过将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延庆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小足球盘活大教育”之路。很多学生放弃了在家上网、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

  走进延庆第五中学,中午时分,篮球场上活跃着运动健儿;排练厅里,校园乐队正弹奏属于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打拳的、练剑的,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让人眼花缭乱。

  五中只是延庆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校长焦文杰说,学校开展“体验教育”,是为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探索与尝试,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在高中出口阶段,学生能通过艺术、体育特长等实现大学梦想。

  延庆二小与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是城乡一体化学校,不久前成立了“互助融入式教师工作室”,以此带动学科组的成长。两校以远程网络互动为媒介,推动网络教研和重点学科相结合。目前,不管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设置,还是校内外实践、自主活动,学校都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读于这所远郊区县学校的学生,将与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不期而遇”。

  延庆二小五年级(4)班学生王合一的妈妈分享了女儿暑期参加学校开设的实践课“领略大自然的美”、美国童子军训练营后的收获:孩子有了全局意识,说自己很想学滑雪,等到2020年冬季奥运会还要去做志愿者。

  “一校一品、一校一章”是延庆对各学校特色办学提出的要求。

  一年来,地处北京郊区的延庆学校在优质教育资源上有了更多的支持。中国合唱协会吴灵芬教授在八里庄小学、张以达教授在下屯小学成立了工作室;中国评剧院艺术家郑岚夫妇来了,高派快板传人洪宝光也来了;国家足球A级教练员邓广忠也到康庄小学坐阵指导。

  一年里,在市区专家的引领下,延庆各学校自身的定位也更明晰了。延庆二小的“活力教育”,三小的“灵动教育”、八达岭小学的“长城文化教育体系”、大柏老小学的“葫芦”、姚家营中心小学的评剧、延庆一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延庆四中的艺术体育科技、康庄中学的国学、井庄中学的生态教育……魏旭斌说,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打造特色办学,不再千人一面,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