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下面拍卖的是145号竹叶青白玉壶,也是无底价。”“100”,“300”,“7800”,“1万1”,“还有没有继续出价?没有。好,005号1万1千元成交。”10月25日,北京技工院校首届“燕京八绝”师生作品专场拍卖会举槌。学生作品在拍卖现场受到一致好评,成交价更是屡创新高。
10月25日9时30分,东城区图书馆二层大厅内,拍卖会已开始。现场拍卖的“燕京八绝”绝大多数为技工院校学生的作品,也包括苏然、孟庆东、李东、钟连盛、李佩卿、于静、赵春明、朱江等大师的作品。550件精品参拍,其中大师作品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起拍,学生的作品更是无底价拍卖。
最先拍卖的是师生的京绣作品。现场最后一排,1名女生正认真观看拍卖进展,还不时在手机里记录一些数据。她叫刘霖,是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她所记录的是自己参加拍卖的5个作品的成交价。“04号真丝富贵花开1200元成交,05号连年有余1000元成交。另外还有两个荷包,一个600元,一个300元。”刘霖说,参加拍卖的作品里大部分是她的同学、师姐和老师的作品,无论拍价多少,看到大家对于京绣这门手艺的认可就很高兴。
专场拍卖会分两场。上午场持续至中午12时,大家的热情依然不减。有个别迟到的买家甚至到展区询问,是否有流拍的作品可以买回去。
钟连盛大师的铜胎掐丝珐琅作品——《花好月圆》插屏,被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席康文杰以21600元拍下。在一楼展区,康文杰还看好了383号的学生玉雕作品准备下午来拍。他表示,这种拍卖形式能把技工校师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了学生很多机会。康文杰认为,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经过五六年的培养,除了掌握文化知识外,还具备精湛的技艺,能脚踏实地地干活。
北京轻工学院预备技师班学生李想的一个作品是319号更惜少年时,他表达了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日子。3年前,李想冲着孟庆东老师从河南南阳来到北京轻工学院上学。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在这里有更多的操作机会和专业老师的指点。
历史的传承中,多数工艺大师已步入古稀之年,青年继承人严重匮乏,处于手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为培养几近失传的“燕京八绝”手艺继承人,本市陆续恢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用3年时间使“燕京八绝”工艺全面提升和发展。
从2012年开始,市人社局在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相继开办并恢复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雕漆、京绣等5个传统专业,设立大师工作室,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形式,目前在校生达646名。对学生作品进行拍卖的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技艺的积极性,还为他们走向社会搭建市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