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古稀 人才断档 本市校园重开“燕京八绝”相关专业

发布时间:2015-10-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为培养几近失传的“燕京八绝”手艺的继承人,本市陆续恢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用3年时间使“燕京八绝”工艺全面提升和发展。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曾开创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形成“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是最具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目前,多数工艺大师已步入古稀之年,青年传承队伍严重断档,“燕京八绝”面临失传的境地。

  本市日前邀请各界专家为“燕京八绝”传承把脉。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院近3年相继恢复玉雕、景泰蓝、雕漆、花丝镶嵌4个专业。校长王世杰表示,能恢复这些专业得益于市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大力支持。恢复传统工艺有实际困难。开办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有“四高”,即小班办学成本高、实习材料费用高、师资难找且课时费高、租地办学地域零散管理费用高。近年来,学校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北京市公共实训基地”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资金给予补充,专项资金给予辅助,使这些专业得以恢复。

  为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工贸技师学院、工美技校相继恢复“燕京八绝”部分专业,设立大师工作室,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形式,致力于抢救和传承“燕京八绝”技艺绝活,并且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于2012年恢复玉雕专业。院长常明介绍,学院采取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将现代学徒制教育与传统师带徒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院、企院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同时将优秀名师资源、优质企业资源引入玉石雕刻与设计专业。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恢复京绣专业。院长王剑白介绍,京绣当今不再只服务于传统产业,更多应用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及现代服装业中。京绣人才的需求在内涵上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具备各种针法技艺,还要有设计创新意识和绘画能力。学院根据京绣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设国学、传统纹样鉴赏、工笔人物花鸟、京绣针法、服装设计等课程,为培养京绣传统技艺与创新人才建立一套完整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后继乏人,已有近30年的断代现象。抢救传统工艺美术迫在眉睫。有关专家认为,就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而言,要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和丰富现有教学体系,注重发挥“现代学徒制”和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培养更多优秀工艺美术人才,复兴“燕京八绝”。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