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目前已有上百家单位报名,11万名初一学生在开学后即可享受团购式的新课程。学生该如何选课?学习这些课程对三年后的中考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在开学后通过数字学校的网络平台完成选课,届时将有上百个项目供挑选。选课页面共分四大“菜单”,即所属领域、资源单位类型、涉及学科和所在地域。其中,所属领域包括自然与环境、健康与安全、结构与机械、电子与控制、数据与信息、能源与材料;资源单位类型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博物馆、企业等;涉及学科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域为16个区县。
具体而言,在选择流程上共有9个步骤。学生登录网页后要注册个人信息,再进入活动项目资源平台,通过分类检索,找到活动项目分类目录,选出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进入选课平台后,可以选项目、选地点、选实施方式、选日期、选时段。学生可通过四大“菜单”选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实践活动。这种团购式的选课,很可能选同一门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
选择好课程和时段后,学生要导出课表并确认,打印课表,带着课表到学校登记,最后课表要贴在“学生手册”中。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每名学生会收到一份“我的课表”,上面详细写着项目名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实施方式及完成情况等内容。每个学期,学生要完成5个项目的学习。每名初中生要用2年时间完成20个项目的学习,其中本校选课不超过30%,每个项目成员控制在20至30人。
每学期末,学生要将“学生手册”上交至所在学校,资源单位和学校共同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记入学籍系统。完成学分认定后,“学生手册”会返还学生。“这和以往强调的素质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实践活动的成果将影响学生升学。”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初中学生在2年内完成20个项目,完成次数和质量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中考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