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文并摄
6月24日,中考第一天,在考点外,默默守护并再三嘱咐考生的,除了老师,就是父母。考试前,他们叮嘱孩子别紧张、要沉着;考试中,他们焦急等待,又想着怎么给孩子放松;考试后,他们忙前忙后准备餐食和水果。作为考生的后盾,中考的三天里,在他们关爱的眼神、温暖的叮嘱和贴心的照顾下,考生轻松地走进考场。
一句叮嘱,是最好的呵护
6月24日7时30分,在北京市育英学校考点外,考生和家长已经在等候。由于是第一科考试,家长不时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笔和准考证。”这边,一位妈妈在提醒女儿检查考试用具。那边,一位母亲边帮女儿掖刘海儿,边嘱咐她进考场后把发夹用上,省得头发挡眼睛。每一句叮嘱,都是家长对孩子的呵护,也是对孩子的爱和期待。
“要下雨了,拿上伞。”一位父亲和儿子一起来到考点门口。在儿子准备进去的时候,父亲拿出唯一一把雨伞递给他。“不用了,您留着吧,在外面等着容易挨浇。”“快点儿,让你拿着就拿着。”最终,儿子拗不过父亲,接过雨伞,也接过父亲那份执着的爱。
中考,对考生来说是第一次人生大考,而他们的父母看似平淡,实则也捏着一把汗。考生家长刘女士说:“孩子第一次参加这种重要考试,说是不紧张,但从昨晚开始就吃不下饭,今天早早就醒了。我们也挺紧张,但是在孩子面前,还是要坚强。”
在育英学校门前,两名校园保安很负责地拦住一位家长。“我就进去叫他一下,再让他喝口水。孩子忘带水了。”看着这位母亲急切的样子,保安赶紧通过送考老师叫出刚进考点的考生。“来,把这瓶水拿着,考试时间长,别渴着。”带着母亲的关怀,儿子走进了考场。
一个镜头,是最好的记忆
10时40分,第一科语文考试临近结束。育英学校门外,家长已经围在学校设置的围挡前。为了给孩子留下这珍贵的记忆,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有的甚至带来摄像机和专业的单反相机。
“婷婷,先别动,照一张。”一位家长拿起手机,抓紧时间为女儿拍照。这位家长说,想拍张照给孩子留作纪念。每当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或者重要时刻,他都会拍些照片留念。看着照片,就能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和那些难忘的日子。
在人群中,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父亲格外显眼。距离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他已经高高举起摄像机。他说,提前举起摄像机是为了取好镜头,找拍摄的最佳位置。为了孩子,他也是蛮拼的。尽管脸上已经流下很多汗水,但他害怕错过孩子的镜头,来不及擦拭,脸上始终挂着微笑。11时05分,开始有考生走出考场,这位父亲随即开始录像。录到第10分钟时,孩子终于走出考场。镜头中,孩子由远及近,回报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一个拥抱,是最好的祝福
一个大大的拥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祝福。考点门前,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让考生感到心贴心的鼓励。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入场前,一个拥抱,是美好的期待。“来,抱一下。”一位母亲抱着女儿,抚摸着她的头发,眼里充满期待。“加油,不要紧张!”得到母亲的鼓励,女儿满脸幸福,轻松地和同学一起走进考场。
如果说母亲和女儿之间用拥抱来加油,那么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拥抱则是目光的交流。6月25日8时,在人大附中考点,一名男生和父亲一起走向校门。在说完一句“走了,加油”之后,儿子走进考场,但父亲并没有离开。看着儿子在老师的鼓励下走进考场,父亲默默流下了眼泪,眼睛也一直盯着儿子的背影,直至他走远。这位父亲说,孩子看起来很轻松,但他知道,其实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紧张,怕他担心。他刚才想抱一下儿子,但又怕儿子压力大,就只能默默地把这种拥抱变成“目送”。
考生进场后,家长们都在商量着给孩子吃什么。无论是回家准备饭菜,还是去饭店订饭,他们都会准时在考试结束时回到考点外,用拥抱迎接孩子。
无论是一句叮嘱,还是一个镜头,抑或是一个拥抱、一个眼神,这其中,都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期待。无论他们考得如何,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最棒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