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三周找找各科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15-06-0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还有三周左右就要中考了,考生的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那么各科复习重点究竟在哪里、复习备考有什么方法可循、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本报在此为您提出一些建议。

 

语文 分类准备几篇范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梅说,有些考生觉得语文科目头绪多,而且很多题目分值小,复习起来没有重点,摸不着头脑,费了半天劲,还没什么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选择按分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复习,从最大分值的写作开始,然后是阅读、语言基础部分。

  今年中考语文取消词汇表,对考生要复习的词汇范围不做具体限定,仅说明在常用的3000字中选取。文言文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篇目。考生要注意,虽然篇目发生变化,但只是换了一个语境,常用基本词汇没有太大变化,如“之、矣、然、与、而”等词,只是例句发生变化。考生不用刻意做题,多找些小文章看看即可。今年还规范了语文科目的书写,增加对笔顺的考查。考生可找一些关于常用字笔顺的归纳文章,尤其是一些容易出错的笔顺,着重复习一遍。

  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考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练习。考生可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尽可能多读好书,一方面增加知识储备、开拓视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对自然、人文、社会的认识、辨别能力,同时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总结运用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复习作文时,考生可分类准备几篇范文,如生活类、哲思类、情感类等,每一类都可以更加细分,如生活类中可涉及养花、爬山等情节,情感类可涉及父子情、同学情之类。考生还要练习相同材料的不同角度的转换,即使题目发生变化,也可利用相同的材料转换侧重点成文。

  考前不到一个月的复习安排,考生可选择两种不同方式:一是全面权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选择复习;二是分别列出每天的具体复习计划,分模块复习。无论选择哪种复习方式,考生都要做2至3套完整的练习题,做题形式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平时习惯分类复习的考生,要精做几套题,大致了解考试方向;平时习惯整体复习的考生,可泛做一下,重点巩固知识薄弱点。

 

数学 “二模”后进行保温训练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师杨革华介绍,本学期开学后,初三生共进行了3轮数学科目复习,3月至4月是第一轮概念复习,4月初至5月是第二轮针对今年考试变化进行的提高训练,从5月到现在的第三轮复习是通过做各区县考试题,练习新题型。

  通过各区县的“一模”试题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数学考核的知识难度有所下降,但题目中阅读量的上升和试题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结合,需要考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区县的试题中出现如阶梯水价、出租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分段计价方式等实际生活的问题。面对这类试题,考生往往会因为泛泛阅读而忽略了关键信息。

  “二模”前,考生要进行阅读训练,练习的主要范围包括试卷中的数据题和阅读题。“二模”后,考生要进行知识保温,主要进行保温训练和集中训练。其中,保温训练是指考生要重温一遍3月的知识点,集中训练是指考生要查缺补漏,针对“二模”中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考生要注意,“二模”后,不要再练习难题,以免造成恐慌心理。在最后阶段,考生要放弃难题,拿好基础分。

 

英语 作文掌握8个话题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英语教师毛筠建议,英语考前这段时间的复习要从听、读和写三方面入手。每天要保障听力练习,分为两种:一是与中考相关的练习,各区“一模”题中的听力部分可每天做一套,“磨磨耳朵”;二是多听电台的广播节目“大家说英语”,这套节目的难度比中考高些,考生可借此提高听力水平。

  考生每天还要做一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完成后对照答案进行订正,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遇到不懂的单词,可以先猜测它的意思,实在不理解再查字典。在做的同时,考生要给自己计时,完成两篇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除阅读题外,考生还可阅读二十一世纪等英文报纸或英文杂志文章,尤其是一些贴近时代或贴近考生生活的文章。

  现阶段,很多考生的词汇复习进入一个“高原期”。这时,考生可将中考词汇再从头背一遍,尤其要关注一词多义的单词或词组,注意几个释义间的细微差别。

  最后是英语作文的复习。今年中考英语科目虽然取消完成句子的题型,但考查范围的50个基本句型仍是写作的基础,考生要背得滚瓜烂熟,掌握丰富多样的句式。同时,考生要掌握《考试说明》中归纳出的8个话题,积累些好词好句。根据不同话题完成的作文,可以请老师帮忙看看,提出修改意见。考生还可精背5至8篇“一模”“二模”中一些写人、写事的作文。

 

物理 基础题追求零失误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教师赵博伦表示,不少考生复习时将注意力放在攻克难题怪题上,原本相对简单的基础题却逐渐生疏遗忘了,容易在一些自己原本觉得很简单的基础知识点上丢分,而大题、难题的得分难以抵消前面的失分,导致物理成绩依然没有大的起色。

  事实上,物理冲刺阶段复习更要做到“基础知识点零错误”。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物理改革的要求,物理大题将去数学化,物理题更注重物理思维的本质而非高计算难度的追求。同时,分值的改变和新题型的出现也将进一步压缩题目的难度。

  从各区县模拟试题不难发现,许多基础知识点会反复考查,甚至相同知识点题目在不同试卷的相对位置都是有规可循的,且此类题目分值占总分比重达70%。对于这些出现频率极高、十分基础的知识点,考生更要着重练习,深入理解,不留认知死角,反复训练,直到正确率接近100%。

  考生不可再盲目研究难题、怪题。因为其典型性差,代表度低,可重复性不高,中考分值也较低,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复习研究起来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尤其基础薄弱的考生,更可能产生挫败感和畏惧感,实在得不偿失。

  考生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充分利用今年各主城区的“一模”“二模”试卷。其中的题目涵盖知识点全面,题型标准,难度虽有不同,但是设置合理。第一遍做可以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再次做时要挖掘题目背后的知识点,然后充分研究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把需要画图或者计算的题目展开当成大题研究。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目标可定在70分以上,依靠教材,利用模拟题的基础题,专注夯实基础知识,理解题目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做到不轻易丢分;目标在80至90分的考生,在紧跟老师复习节奏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题和中档题上,同时兼顾一些典型的难题,开拓解题思路,增强解决难题的信心。追求高分的考生,在保证一定基础题保温练习与复练之后,再自主练习一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题,以求达到物理能力的融会贯通。

 

化学 考前重温8个实验

  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宋晓萌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中考化学考试难度下降,计算题量减少,题型也发生改变。现阶段,考生复习基础知识的意义更大,可重新梳理《考试说明》,按照其中的知识点做模拟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道题都反映实验的内容。实验对考生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考生复习时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实验中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点。考生考前要重温8个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这些实验分别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时,考生要学会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考前,考生可以定一个较高的目标。比如,原来只能考五六十分的考生,可以把目标定在70分;70分的考生可以争取拿满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