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校园挣学分 就业拼能力

发布时间:2015-05-20 期号:

  学生上五年制高职,意味着入校后经过五年学习,不用参加高考,毕业时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大专毕业证。作为最早招收五年制高职的老牌院校之一,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就业率赢得了良好口碑。

 

精心规划让学生素质过硬

  “学生在中职阶段尚未成年,在校前三年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中管理,设计五年贯通的课程大纲,设立专业部和基础部,建立‘专职班主任+学业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并形成有学院特色的五年制高职通用平台素质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后两年学生进入专业所在教学系,接受企业实际项目教学与实践,并进入相关就业单位实习。”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招办副主任孙红梅说。五年制高职的课程与普高相比,对高深理论的要求不太高,侧重实际动手操作和应用。中职前三年通过系统课程设计,逐步完成理论课向专业课的过渡;高职后两年以专业课为主,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在smt智能贴装技术实验室门口,有一根圆柱形的静电棒,学生进去实操前都要触摸一下,避免静电。因为都是精密电子芯片,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还要穿上防护服,戴好鞋套,防止灰尘对电路设备的干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邢鸽指着一堆码放整齐的电视说,自己在校期间要学习电视、小型收音机等电子设备的拆装、调台,学会分析简单的故障问题。学校课程常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业成就感。

  孙红梅说,学校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学生毕业除要完成学业必修学分外,还要完成相应的素质学分。学生要取得素质学分就要自觉参加各项活动。获得素质学分的模式多种多样,如喜欢读书的学生可撰写读书心得,其他学生可参加志愿服务、学生会及社团组织,还可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参与一项活动有时只得0.5分,我们常要为自己如何挣学分早作打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熊博说,截至目前,他已参加了学生会、社团和技能大赛,还去首图做过志愿服务。“只要积极参与,修够素质学分没有压力。”

 

丰富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进入职校时,可能会有一些小自卑。为此,学校不放过任何机会,帮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学院增设单科奖学金,让偏科学生有获奖机会;组织各种小活动,如百词竞赛、创意大赛等……一名学生兴奋地说:“我们获奖的喜讯满校园都张贴着呢!”每年学院还会选拔优秀学生,分两批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交换学习,帮助学生开阔国际化视野。

  熊博说,他在学校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厌学生变成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的学生。“中考时,数学是我的薄弱科目,”他说,但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他不但补上了初中的漏洞,还夯实了学习计算机编程等科目的基础。一次数学考试,他在班里排第一,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单科奖学金。

  学生杨金蕊中考时是被学院补录入校的。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中职阶段她连续两年荣获学院三好学生、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在2012至2013学年“第二届校园之星评选”中,荣获“学习之星”称号。她也由于表现出色,被选拔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交流学习。

  这些点滴的转变都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让他们更加开朗、乐观和自信。

 

成功就业为学生插上翅膀

  进入五年制高职,学生基本不用发愁找工作。学院招办主任许晓陆说,目前学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99%以上,甚至超过普通高职。

  除推荐就业、校园双选会等常规模式外,学校还会采取“把企业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学生就业。“把企业请进来”是由高职校免费提供办公地点,零租金请企业到学校办公,同时向企业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生。企业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一位老师带着七八名学生,全程跟踪式教学,在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进驻学院的北信酷卡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说,经过培训的学生技术上上手很快,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以后就业会很有竞争力。“让学生走出去”则是由学校联系部分企业,推荐毕业生上岗实习,如果表现良好,可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目前该校学生就业单位包括京港地铁、国家铁路局、中国联通、中科院等。

  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可按相关政策参加专升本推荐考试。今年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邢鸽说,学校根据当年应届毕业生的得分绩点,选出前15%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我们年级每个班都有人通过专升本考试。”

 

今年9个专业招生360人

  今年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方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脑方向)、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产品方向)、软件技术(移动APP开发)、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等9个专业计划招收360名五年制高职生,不设最低录取分数线,不提前招生,不接收择校生,不设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安排面试。

  学院今年特设五年制高职新生素质提升培养专项补贴,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年依据实施办法发放。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