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坐落在西单闹市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和实验二龙路中学,虽然仅一街之隔,但过去在家长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小的差距。就在去年,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将承办实验二龙路中学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家长圈中引起不小反响。在关注之余,很多家长仍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本报记者日前走进这所学校,替家长看看这所原来西城区的中等水平学校,在与区内最优秀的高中一体化办学后,究竟是“一帮一”,还是“齐步走”。
一体化办学,是软合作还是硬合作?
现在,实验二龙路中学门口的校名已经换成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而在这里,改变的不仅是一块牌子。
2014年考入实验二龙路中学的105名高一新生,已经与实验中学高一录取的新生统一混合编班授课。同一张课表,同一批老师,实验中学和实验二龙路中学的学生已经融为一体,分不出彼此。
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兼任实验二龙路中学校长。他说,未来,实验二龙路中学的高中学生将全部过渡到实验中学校区,与实验学生混合编班上课。实验二龙路中学校区将只保留初中年级,逐渐实现一体化。
除了学生,师资方面的变化也很明显。从去年9月起,两所学校就将高一、初一老师混编。实验二龙路中学的所有老师都将在实验中学或实验中学分校完成一轮三年的教学。“一起备课,一起工作,对于老师来说是最有效的培训。”李晓辉说。
两校还针对原二龙路高一、初一老师开展了“教师成长计划”,从教学设计、写教案到如何上好一堂课,分成不同的主题,每周一次安排集体学习、研讨和实践。现在,实验二龙路中学有三分之一老师参与了这项计划,预计在未来两年,全部老师都将陆续接受该项培训。
这种融合,被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称为“硬合作”。相比优质教育共享型的“软合作”,实验中学和实验二龙路中学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管理的“深度融合”。在这种荣誉感的激励下,实验二龙路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在心态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工作更努力了,学生的成绩也上升了。
进实验二龙路中学,是否等于进实验中学?
现在高一学生进入实验二龙路中学后,就等同于进入实验中学,彻底参与到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中。
从2014年高一年级开始,实验中学实行走班制。学校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其中,行政班是传统班级,教学班就是走班。目前学校走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非高考科目走班,包括艺术、技术和生涯课程。这些课程被拆分成不同的模块或项目,共有26个模块,包括书法、陶艺、篆刻、缝纫等。在每周四下午,全年级走班,学生一学期选择两个模块,就可完成学分要求。二是高一年级数理化学科实行走班制,将学科进行分类分层实施走班。学生可分层为P、A、R、B四层,P是专业级,A是高级,R是标准级,B是基础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成绩水平提出申请,经老师综合考虑后决定选择层级。如果某学生确实想进入比自己现有水平高的班级,通过陈述理由说服老师后,可以“破格”进入。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老师会建议至少学习R级;如果理工科学生想学得更好,建议选A级;将来想学物理、电子等专业,建议选物理P级。P级教学班课程内外打通,学生在高一就会学完高中阶段的课程,之后可参与竞赛或是学习大学先修课程。
去年分数线猛增80分,今年志愿如何填报?
去年中考填报志愿前,随着“二龙路中学要跟实验中学一体化办学”的消息传出,实验二龙路中学高一新生的最终录取分数线飙升至545分,较2013年录取线增长80多分,跃居西城区第6名。
“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进实验二龙路中学和进实验中学几乎没有区别。”李晓辉说,今年学校计划招80人,比去年有所减少,这是由于实验中学招生人数有所增长,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容量而有所收缩。“今年,学校的分数预计会比去年有所提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可把实验二龙路中学放在实验中学后,在西城区排名1500位以前的考生录取希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