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文并摄
高端的单片机、智能机器人设备、先进的拓印机、齐全的无线电设备和天文观测台,在二十中,热爱科技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沃土,在这里静静生根发芽。
进企业进大学学科学
对热爱科学的孩子而言,二十中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进入一些行业内高端或领先的企业里,感受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天宫一号对接时,二十中的学生不用坐在电视机前,而是可以到航天城里亲眼观摩。由于学校就在上地信息技术产业园旁边,学生还占有“地利”。联想、IBM等知名大企业,都是学生参观学习的基地。学生还可以跟着科学的脚步,走进大学里,到科学家身边去,在高等学府里感受知识的魅力。
学校和大学实验室强强联手,学校负责孩子的基础课程,大学提供研究实验的场所。学校作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每学期都会选拔十几名学生,进入中科院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整整一年半时间里,学生每周末都要到实验室去,跟着大学导师进行参与式学习。孩子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一个个感兴趣的课题,可能是平菇如何栽培,或许是昆虫如何饲养,又或是星空究竟是什么样的……而最终,这些兴趣的火花都会成为一份份科研报告落到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学校已经有北航的精密仪器及机械先进传感重点实验室、北理工自动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交大科技研究中心、北理工机器人研究所以及学生实践中心5个实验实践基地。
在这片科学的沃土中,孩子们就像一颗颗小苗,悄然生根发芽。学生顾洁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室完成课题“不同形貌PBS纳米颗粒的生物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颁发的“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荣誉称号。学生武佳璇在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完成课题“盐胁迫对冷季型草坪草种发芽及生长的影响”,成果获第35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
“种子项目”让优秀生吃得饱
学校还针对高中学业优秀的特长学生开设了“种子项目”课程,即项目制走班,实行高一、高二跨年级联合培养、名师授课。
校长陈恒华说,学校的种子项目课程是为学有余力、志向高远的学生实现较高的学习目标搭建优质的教育平台,帮助学员实现自己的理想。学员由高一和高二学生组成,实行“项目跑班”制,每学期调整一次。
“种子项目”课程由高中特级教师领头的学科优秀教师和北京市名师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开设的课程包括学业规划课程、思维拓展课程、实验探究课程、自主招生课程以及人文素养课程等。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个性化指导、专题讲座、实验探究、游学助学,利用周末、假期安排集中辅导或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的选择学习。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包括走进中科院实验室,暑期“中华文化小使者”国际交流活动,名师名家讲座,个性化指导,学员自修(按个人计划)等。
分层教学走班上课
目前,高中的常规教学实行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各年级实行阶段性走班和常态化走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阶段性走班指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习兴趣,分为不同科类、不同层次的班级,实行阶段性的走班上课,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收获成功和自信。学生层级每学年调整一次。以高二年级为例,高二文科分为两个层次:人文实验班和社科实验班;高二理科分三个层次:理工实验班2个、科学实验班2个以及航天科技实验班2个。国家课程安排有拓展补充的校本部分,同时利用周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开设第二课堂,包括选修课程的开设、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校本课程。分班时会结合学生的意愿,学生根据课程设置,包括进度、内容,学业基础和个人兴趣提出申请,任课教师可以特别推荐,同时参考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考虑。
在常态化走班中,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各年级分为6个层次,10个教学班。教师依据学生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跟不上的问题。一个学期流动调整一次。文科历史、地理、政治分层教学、跑班上课。A层拓宽知识,增加知识的厚度和广度,提升思维品质;B层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此外,学校还有学科类、语言类、科技类、竞赛类、技术类、运动类、艺术类、讲座类等30余门校本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今年,学校高一年级计划招生320人,按今年招生政策,名额分配计划增至120人。另外,学校还招收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24人。除在海淀招生外,学校还计划在朝阳招收15人、昌平招收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