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昨天从东城区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部署会上获悉,该区从今年9月起实行学院制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有学校和学院的双学籍。全区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按统一一张大课表“走校”上课。
东城将在教育研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青少年学院,下设文艺学院、科技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按学科门类、资源分布,在学区、学校、资源单位等地,由金帆、金鹏艺术团、高端实验室等牵头,设立学院课程中心及实践基地,承担学生学院课程学习任务。
学院会依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开设从小学到高中覆盖各学段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修课程,将学院课程纳入学区、学校的学生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通过网上抢课进入不同学院学习。有一定个性特长、获得学分和成果认定、通过审核的学生,还可进入学院中长期课程班系统学习。
东城教委副主任尤娜说,实行学院制后,可能会出现“同学不同校”的情况。同一学院如文艺学院里的学生甚至可能不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同学。二十四中学生可以通过选课到二中、五中去上课,其学习过程和结果都会被记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作为综合评价评定指标,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学院将成为一所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打破学校壁垒的大学校。
东城区还将研制《学生个性成长手册》,建立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记录体系,通过学院内的学习,在品格、学业、个性、心理四方面科学完整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建立标准化的等级认证体系。这一认证结果未来在中高考升学时将发挥作用。
学院教师将实行注册、退出机制,以特级、骨干教师为基础,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国际领军级人物为学院导师,构建起十名以上国际、国内顶尖导师团队,百名以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导师团队,千名以上学院学科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领衔的专任教师团队,以及万名以上社会名流、各行各业精英组成的特色教师团队。
以学区为单位设立青少年学院学区分院,在区域内建立起数个直培学院基地联盟、数十个教育系统内的课程中心、数百个境内外课程基地和数千个课程模块的四级学院基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