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徐 凡
时光飞快,快乐的暑假过去一半了,学生们大都正在自由放松地游玩。有关统计表明,暑假是未成年人意外事故、伤害多发期,孩子活泼好动,家长又多忙于工作,疏于管理教育。因此,还是要特别注意、防范安全隐患。借此梳理一些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平安迎来新学期。
独自在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随着暑期气温的逐渐升高,除夜间溜门、钻窗外,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未成年人戒备不严,警惕性差、容易哄骗的特点,骗取孩子信任后实施犯罪。他们往往会打着查水表、推销等名目,试探性地敲门。
家住红领巾桥的学生于昊最近碰见一件蹊跷事。上周五,他独自在家写作业,忽然有人敲门,说是他家人找来维修油烟机的。于昊想到最近父母没提过这事,打电话联系又找不到家长,他就坚持不开门。这个人在门口一直要求进门,僵持了10多分钟,在于昊的拒绝下才离开。事后,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找人维修,想到当时如果开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专家提醒:
据警方分析,随着七八月气温的逐渐升高,入室盗窃等案件发案率还将继续上升。朝阳公安分局尹警官提醒,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利用未成年人戒备不严、警惕性差、容易哄骗的特点,骗取信任后实施犯罪。如果中学生独自在家,不要贸然打开防盗门;可以提前学会辨识水表、煤气表用量的方法,有人来查表就在门内大声报数,或提前将水表用量写好贴在门上,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要是有人自称是“父母同事”或“维修工”,可以让对方与自己的父母联系,约定好时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学生要赶紧拨打电话向家人或警察求救。
野泳溺水成暑期安全首要隐患
七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游泳消夏是不少学生及家长的休闲首选。此时游泳场所大多人满为患,有些孩子就到未经开发的水域游泳,由于缺乏安全知识酿成惨剧。
6月22日,在黑龙江呼玛段、呼玛县呼玛河大桥处各发生一起溺水事故,同一天共有6名初中生溺水身亡;7月7日下午,2个孩子在南宁市花卉公园水塘溺亡;8月7日沈阳1名13岁男孩在丁香湖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这一连串事故敲响了夏季游泳的安全警钟,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大多数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在脱离父母监护或老师管理的时段,夏季更是高发期。
专家提醒: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提醒,学生游泳前要先掌握安全要领,一定要严守以下“四不”要求: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未开放的水域、湖面游玩;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譬如护城河畔、水库边,这些并非专门游泳场所,缺乏必要的防护、救护人员及设施,学生千万不能因贪图一时凉爽或好玩而随便涉水。
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学生也要掌握基本的游泳安全要点:下水时避免太饿、太饱,饭后1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不要在不清楚水下环境的水域游泳。
出门在外 随身物品要装好
暑假,不少学生会选择出门旅游,大多数拎包盗窃警情集中在餐馆、商场、车站、住宅小区周边大型超市内,被盗物品以手包、钱包、背包为主,这些场所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地点。
学生李文飞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发现自己的背包拉锁开了,里面的钱包不见了。
专家提醒:
学生去市场购物时,尽量将包贴身放置;在餐馆用餐时,最好将包放在视线范围内。提高防范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小帖示:暑假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
学习预防家庭火灾的常识,掌握电线电器起火、油锅起火、液化气起火等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独自在家时,要锁好房门,防止盗贼潜入。有人敲门时,要问清来意,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当坏人欲强行闯入,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打报警电话。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食品卫生,在正规市场、超市购买食品,留意卫生、工商等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卫生安全提示,不食用没有安全保障的食品。
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尽可能结伴而行,告诉父母目的地、回家时间和出行同伴。
不乘坐超员车辆、非法营运车辆、无牌证车辆,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遭遇拥挤人流时,要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以免被挤倒;如果被人流挤倒,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注意防暑降温,一旦有中暑症状,要避免阳光直射,采取必要解暑措施。
遇到雷电、暴风雨不要在树下躲避,不接打手机;遇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要远离危险地带。
到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做好准备工作,以防溺水。
不饮用、食用陌生人送给的饮料、食物,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外出旅游时,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保留导游和同行人员的电话号码;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行李物品不脱离视线;出入饭店房间随手关门,不让陌生人进入房间。
与家人闹矛盾,不要离家出走,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
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并保护好现场和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