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中招办主任 侯 健
下周,初三生将填报中考志愿。如何选好自己的意愿学校,是考生及家长关注的问题。在深入了解本市中招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笔者结合近年工作实际,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四点。
1. 确定方向
考生要先选择自己的升学意愿,确定学校类别,是就读普通高中,选择职技类学校,还是二者兼报。如选择普通高中,还要细化为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如选择职技类学校,其中包括中专、技校、职高和高职等。简言之,就是考生要确定自己的升学意向。
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方面。对此,考生主要参考本区“一模”的名次,而分数值不是很重要。这是因为中招录取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绝大多数是分区县录取。所以,考生在区内的统考名次,基本能客观反映本人在全区内的学业排名状况。
此外,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综合情况,包括学业、特点、性格、兴趣等。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家长要与考生共同作出客观准确的选择,要着眼长远,切忌盲目攀比、大包大揽。
2. 选“对”学校
在确定升学意向后,考生要在意向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即愿意读的学校。如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要在招生简章刊登的高中名单里选定几所自己想去的;选择就读职技类学校同样如此。如果是二者兼报,则两大类学校都要初步筛选。
选报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即将毕业的考生而言,招生简章上刊登的招生学校分三大类:提前招生、名额分配和统一招生,提前招生不需要填报志愿,后两者需要。所以,考生一旦选择提前招生学校,不需要上网报志愿,按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办理即可。
2.考生对选择的学校要全面了解,不要局限于所谓的“排名好坏”。特别是在普通高中的筛选上,考生要客观看待录取分数线的意义,避免“唯分数线论”。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分数线高的就比低的好,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片面性。再者,评价一所学校用“好与不好”也有失偏颇。
3.跨区就读普通高中要慎重。考生和家长要考虑不同区县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及考生的适应能力等问题。另外,诸如学校离家远近、住宿与否等教学层面之外的因素,也要提前筹划好,否则入学后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学习和生活。
简言之,在学校的选择上,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选择。
4.对名额分配录取方式,考生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填报,名额分配志愿填报原则与统招志愿相同。有意报考统招学校特殊专业,比如特长生、直升班、实验班的考生,要分清录取顺序。
3. 排“好”顺序
考生在初步确定意向学校后,即要考虑如何排列这些学校的顺序。所谓“好”的顺序,就是要有层次,学校之间拉开梯度,避免“扎堆”和“乱序”。既不要勉为其难,也不要好高骛远。
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正面了解,切忌偏听偏信。招生简章的前言部分和报考指南已明确志愿填报的有关要求,市、区两级招生管理部门的有关解答也是权威准确的,考生要以此作为中考政策依据的来源。
2.个别渠道流传的所谓普通高中学校排名,都不是主管部门发布的,存在诸多问题。考生排列志愿顺序时,不要盲目相信这些排名,避免被误导、影响志愿填报。
4. 避免“人为死档”
“人为死档”即填报志愿没有梯度,或有意填报错误,造成所有志愿均未被录取。以上情况常出现在高分段考生,比如仅填报一所或几所往年分数线很高的示范高中,其他志愿均未填报,录取时因分数不高未被录取,只能成为落榜生。
以上情况后期存在诸多隐患。随着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逐步落实,高中阶段新生注册、学籍管理更为规范严格,不符合招生政策的入学行为将对学生的高中学籍、会考以及高考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在入学阶段是难以察觉和预料的,但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暴露,一旦出现就难以弥补。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建议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慎重填报,避免出现“人为死档”的情况。
最后,祝愿考生都能进入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