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实习记者 孙梦莹 文并摄影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课上,精湛的技能;课间,整齐的团队操;中午,有序的就餐;傍晚,多彩的第二课堂。在北京市应用高级技术学校,学生是主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已成为一种常态。“自觉理性,勤以自成”,是每名学生的自我要求;“品行端正,技术精湛”,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
兴趣中,磨练精湛技艺
在嗡嗡作响的数控实训车间内,数控机床前的学生在忙着练技能。在这里,能感受到数控机器带给学生的乐趣和自信。微缩的小花瓶、部件齐全的手电筒、比例协调的子弹头等,都是数控专业2013级高级工班学生的作品。这些在实训课堂不常见的作品,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出来的。
按动机床程序面板的按键,选取刀头轨迹,再调试角度,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高级工班的朱博正在做这节课的第一个作品。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保护罩内的铝块,手在控制面板上不停地按动。刀头飞速转动并前后移动,一会儿往外使劲儿,一会儿又往里切削。半个小时后,一个精致的高度不足3厘米的小葫芦从一米五长的数控机床里出来。很难想象,这个弧度均匀、比例协调的小葫芦,出自一个偌大的机器。
别看朱博做个小葫芦简单,这其中可饱含他四年多的努力。四年里,关于机床的理论课和实操课占据了他大量时间。一开始,他接触的是手动机床,每一个尺寸的微调、每一个位置的调整,都让他对机床着迷。车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造型比做零部件有趣,还能锻炼技术,让他更快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他说,课堂上老师教给他们技能,能否按图纸把东西做好则要靠自己的兴趣和悟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做些小葫芦、子弹头等,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因此突飞猛进,之后再车零件也就得心应手。
除数控专业学生外,朱博还有一个身份——学生会生活部部长。因为即将去企业实习,他的工作任务已从学校食堂转到小卖部。除上课、睡觉外,他的时间大多放在小卖部里。从进货、卖货到盘账,他都要负责。小卖部每个月的收入都用在学生会活动中,就连食堂和元旦晚会布置的费用也是他勤工俭学活动积攒的。
校党委副书记王文浩说,归属于现代制造类的数控加工专业是学校四大专业类别里的第一大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具备设备基本操作、维护、保养等技能。经过学校多年的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不少单位来校预定毕业生。每年都有毕业生到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劳力士(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等知名单位就业。
实践中,打造技术人才
穿上白色带有金属丝的防静电服,套上蓝色鞋套,将鞋套后方的黑色含金属布条塞入鞋中紧贴皮肤,在手腕上套好淡蓝色静电手环……像往常一样,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级工二年级学生刘帅走进他最爱的索尼实训室。
刘帅当天的任务是在45分钟的实训课上分析一部红米手机主板故障原因。提到红米手机,他格外开心。原来,他和红米手机还有一段故事。初上实训课,他就对小小的手机主板产生了极大兴趣。课下,他和老师商量能否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学习更多手机维修知识。于是每天3点半下课后和周六一整天,工厂里就出现了刘帅的身影。后来他带动6名同学一起学习。京宏景公司总经理齐欣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鼓励刘帅,公司奖励他一部红米手机。得到新手机的刘帅很惊喜,更坚定了努力的决心,留在这里工作是他的就业目标。
像刘帅这样在维修工厂确定就业方向的学生不少。一名男生右手握着热风枪,正在进行元件焊接,小型的抽风机立在他面前吸走了焊接产生的烟气。顺利完成实习后,他将留在工厂成为一名正式的焊接工。
2011年3月,学校和索尼移动通讯产品培训中心京宏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成立索尼手机维修实训基地,致力于索尼与小米两品牌的手机维修实践。专业的维修设备,严格的工作标准要求,正式员工就坐在学生身边。通过在此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升级、维修判断、维修、质检等手机维修的核心知识。在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实操的同时,学生也要像正式员工一样遵守工厂5S标准。齐欣说:“每个工位上都贴着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维修工程师的指导书、用具的摆放要求等。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也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齐欣表示,今年公司需求约50人,而刘帅这一届毕业生只有36人,优秀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他们留厂后,会进行人岗匹配,按学生性格、爱好匹配岗位。这样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乐于进步,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会高得多。逻辑思维强的学生适合做分析师;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沟通但心思缜密,适合做库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适合做焊接工作。并非分析工程师才是最好的岗位,每个岗位都能培养出优秀人才。高水平的焊接工月薪可达八九千元。去年,该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为4000至5000元。今年的毕业生经过丰富的实训练习,技术过硬,能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回报。
规范中,使之德才兼备
结束了上午的课程,伴随着下课音乐响起,学生会副主席蔡旭拎着一个半米多高的大音响走进食堂。只见他熟练地插上音频线,打开音响播放音乐,食堂里响起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每天中午和晚上,学生都能在这悠扬、时尚的音乐中就餐。
近两千人同时就餐,听起来是件麻烦事儿,但在北京市应用高级技术学校却能在40分钟内结束。在这里,不会见到“人声鼎沸、菜汤满地”的混乱场面。中午12点半,学生在食堂楼下按班排好队伍,一列一列进入食堂。在食堂内,队伍会在学生会干部的疏导下完成一次拐弯和一次分流。食堂内共有4个打饭窗口,拐弯后,另有一人依据每个窗口的排队打饭情况,安排每小队到排队人数较少的窗口打饭,有序并且高效。
食堂里没有插队占位,没有大声喧哗,更没有粮食浪费。每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食量打饭。记者在餐盘回收处看到,学生端着吃空的盘子自觉将用过的餐巾纸和小骨头倒入垃圾桶,再把不锈钢餐盘整齐地放在回收箱里。一名学生在把餐盘放入回收箱后发现纸巾还粘在盘上,便用手拿起纸巾扔到垃圾桶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学校的德育教育已深入骨髓,化为学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走在学校的校园里,跟记者打招呼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在记者采访当天,山西冶金高级技工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来校参观学习。学生良好的晨读面貌、整齐的出操场面、丰富的班级文化、文明节俭的就餐秩序以及实训室里专注的状态,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校副书记王文浩说,技工院校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准职业人”。在学校,培养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合格的公民与教给他们技术一样重要。学校管理关注教育细节。坚持晨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通过规范就餐秩序,培养学生有序、节俭、礼让的文明行为;引入企业素养要求,抓出勤,培养学生良好的守时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劳力士(北京)有限公司之所以每年都来学校招毕业生,就是源于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毕业生受企业欢迎,也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信。学校与中国联通、航天科工第二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推荐就业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