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试卷打造育人首善标准

发布时间:2024-05-16 期号: 1773期

情境创新、问题开放、试题多元,北京高考命题在持续探索中形成北京特色,服务首都发展,直至影响全国。北京试卷一路开拓创新,促进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

京味儿试卷打造育人首善标准

大气灵活的北京特质是怎样炼成的

记者走访了多所京内外高校,“大气灵活”“思维活跃”“敢于质疑” 是高校老师对北京学生最多的评价。这些特质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一起来翻翻近些年的高考题,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情境创新,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创新思维,是北京试题的一个亮点。2016年语文学科在全国首次提出基于整本书的经典阅读考查内容,考查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引导学生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进行感悟和评价。政治题中,2015年试题以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参加中美创客大赛的获奖发明产品“智能储物柜”为切入点;2016年试题以针对学生群体“拖延症”现象而设计的手机应用软件为素材;2017年试题基于“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这一真实案例设问。地理题中,2017年试题以故宫博物院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旅游价值分析的综合思维能力;2023年试题以小流域野外研学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对首都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产业区位变化、水质改善、生态治理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综合原因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开放,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是北京试题的“名片”。比如,语文作文题的“二选一”;整本经典阅读中,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印象深刻的情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地理试题从2020年开始进行试卷结构调整,开发新题型,并设置“任选其一”题目,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或者更擅长表达的内容;2022年试题继续开发地理写作题型,加强了对学生结构化思维、逻辑化表达的考查。

题是多元的,自然就要求答题的人是灵活的。为了适应北京学生特点,突出对考生高阶思维以及多层次、多角度思考的考查,北京高考命题围绕考出“北京特色”进行了持续探索。

时间回到2004年。这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发现,考题中出现了“北京人北京事儿”。当年的文综卷第37题,要求考生填写一个发生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事件。此后,北京高考命题开始思考:怎么更好地适应北京学生的特点,怎么更好地体现北京城市的特色,怎么更好地服务北京的发展。

教育专家们通过选用具有北京地域特点的素材体现北京市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北京这座城市的基本精神、文化积淀和发展脉动,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试题风格。从2006年高考语文卷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到2021年地理试题中的老“动批”蝶变“金科新区”,再到2022年地理试题中的“北京奥运遗产”,2023年政治试题“北京中轴线文化申遗”,“北京特质”愈加明显。

以“北京中轴线文化申遗”这道题为例,试题不仅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中轴线申遗工作进行分析,还回到学生自身,结合学校设计的“中轴线古树之旅”等研学线路,促进学生了解中轴、体验中轴、热爱中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说:“北京命题大气灵活,具有综合性,北京素材融入考查主题,可以使考生在做题中更加熟悉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再以地理学科中的“北京奥运遗产”这道题为例,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思考和探讨类似奥运这样重大的真实事件,对地域文化、国际交往、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科技创新乃至城市功能区发展演化等的综合且持续的影响。东城区教科院副院长张述林表示:“近20年的北京地理试题发展,是引导和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看世界、用地理思维读世界、用地理逻辑表达世界’能力提升的进阶过程,是‘人地协调观’价值培养的强化过程,更是‘立德树人’任务接续完成的接力过程。”

 北京教育考试院命题工作负责人表示,北京命题不仅有地区特色,更多的是体现了高质量的命题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张扬。北京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不仅仅是北京地域文化的感知,更是对大众文化的感知,是对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感知。北京特色是站在培养人的高位置上,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点上来把握北京的命题方向。

 

服务首都  为四个中心建设培育人才

从考出北京特色到服务首都发展、形成首都特色,探索中的北京高考命题步履不停,试题紧密贴合首都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引导培育出符合首都发展的人才。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既是国家和民族对首都北京的期待,也是对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期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表示,四个中心建设的底层是为它提供人才。考试命题要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路自信和国家意识;要准确把握双减政策的大减法、小加法,加强对科技、传统文化、体美劳的考查,以适应北京市四个中心的建设。

在服务首都政治中心方面,北京高考试题注重价值引领,突出以“文”化人底色。试题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以语文作文为例,2017年作文题目“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说纽带”,2018年作文题目“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绿水青山图”,2023年作文题目“论生逢其时”“续航”等,立足“国家民族”和“个人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发现“小我”与“大我”的关联,启发学生从“小我”出发,关心“大我”的命运,树立民族自信、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在服务首都文化中心方面,北京语文高考试题2019年文学作品阅读《北京的“大”与“深”》,引导学生感知北京的城市文化精神;2022年文学作品阅读《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引导学生体会北京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23年语言基础运用选取北京市“无界公园”建设的新闻作为素材,彰显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北京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夏宇表示,这些试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了解首都文化底蕴,关注首都发展趋势。

在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方面,北京2022年历史试题中有4道题分别考查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文化,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北师大附属中学历史教师李静表示,试题通过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来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试题命制极大地开阔了考生的视野,让考生能够以世界的视角来了解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在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基因工程鱼”等都是试题对科技发展的呈现。北京高考多个学科试题结合我国科技发展领域的时事热点创设问题,考查国家的重大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例如,2022年高考试题关注科技与社会,展现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成就。物理卷和化学卷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活动为情境创设问题。生物卷聚焦“智能炸弹”治疗肿瘤作用的机制、“基因工程鱼”等主题。

 

多道试题入选教材  首善标准辐射全国

北京教育考试院命题工作负责人表示,北京命题多年来坚持着一个传统,命题老师会对北京命题的每一道题进行审视:命题会对教学产生什么影响,有什么带动作用。这些“审视”也收到了成效。

有些新题型在北京实验成功,被全国卷和其他省市吸收使用;有的命题理念被课标吸收,高考试题被改编成教材习题。这些都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力推动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

以高考数学学科为例,北京卷多道试题入选高中人教版教材。如2012年理科卷第17题、2013年理科卷第13题、 2015年理科卷第16题、2016年理科卷第16题被必修二教材选用,2016年数学文科卷第20题被选择性必修三教材选用。

对于北京高考试题“进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表示,试题融入教材在丰富现有教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强化教师重视教材的意识,让教师的教学回归教材,回归课堂,进一步引领教师利用试题素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高考(等级考)命题的理念也广泛影响着全国各省市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北京高考命题自2016年就提出高考考试功能从以选拔为主向兼顾人才选拔和育人导向转变,从选拔工具向育人载体转变。此外,北京卷命题注重学情调研,强调对教学的正向导向作用,以命题理念的发展促进高中育人方式的改变,这也对全国卷和其他省市的命题发挥着积极影响。

  “北京高考题自主命题以来,一路开拓创新,提出‘考试也是学习’‘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命题理念。北京试题既坚持科学严谨、理性审慎、尊重规律的思虑,也保持开放、求实、创新的态势,紧跟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考试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石芳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