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范生到人民教师需要哪几步?

发布时间:2023-09-13 期号: 1721期

从师范生到人民教师需要哪几步?

第39个教师节刚刚过去。教师,在很多人眼中是光荣而伟大的职业,引发了无数高三学子对它的向往与憧憬。那么,如何报考师范生?从师范生到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又要完成哪些步骤?

第一步:找准兴趣和特长

教师“光荣”的背后,需要经年累月的奉献与坚守。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表示,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先对教师这个职业做更充分的了解,首先要考虑到将来是否愿意并且喜欢从事教师职业。选择的专业只有与考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一致,并能充分发挥优势与潜能,考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骄人的成绩。

其次,考生在报考前,要分析自身的性格特征,审视自己是否能够自律、善于学习、与人交往,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等。这些决定着你能否成为引领学生的典范、教育学生的辛勤园丁。

最后,身体条件受限的考生在报考师范类专业时应该谨慎。一般来说,有口吃、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等症状的同学,不宜报考师范类专业。

此外,考生也可提前了解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学什么,进一步挖掘自身性格与师范人才培养的匹配度。比如,首都师大师范生课程,包含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以及教师教育课程三部分。该校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表示,师范生相比于非师范生,区别在于教师教育课程部分的强化,通过这类课程,师范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修养师德,要学会关爱学生,为学生做出榜样;其次便是教育教学能力,为了与目前“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学生要学会跨学科的综合活动的设计,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拓宽视野。

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东北师范大学革新学校教育模式,提出“创造的教育”。学校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介绍,遵循“创造的教育”理念,东北师大将学生的课程分为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学科理解课、跨学科理解课四部分。

学校在大一开设新生研讨课,实行小班授课,没有固定教材,自主设计。课程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等素养,让师生成为对话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兴趣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东北师大19个学院(部)都开设了专业导论课和学科理解课,“重量级”教授上课,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逻辑框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如果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不透,基础不牢,自然不可能有创新。”东北师大教务处副处长王向东表示,要将教育向创新、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学科的融合教学不能缺失。东北师大通过开设文科大类和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环境理科大类交叉课程,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了整体化认知,激发更多创新性思维,真正通过跨学科理解课程让学生实现对课堂的创新创造。

首都师大招生就业处老师祝杨军表示,未来,跨学科教育、创新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逐渐成熟,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终身学习型人才会更受教育系统用人单位青睐。这些变化也会对该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步:填报志愿认准“师范”二字

目前,全国开设师范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有一百余所,面向北京招生的共55所。在招生院校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如果该专业是师范类,在其专业名称后一般会注明“师范”,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等。

在师范类专业中还会区分“公费师范生”以及“非公费师范生”,如专业名称后有“免收学费”,那便是公费师范生。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北京市属高校的师范专业均为公费师范生,学生免交学费。

师范类专业在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B段,提前批普通类A、B段,普通批都有相应招生计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在提前批普通类B段,首都师大除“农村专项计划”“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外,还设置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关师范专业的招生。该类专业按区分配名额,被录取考生须与定向区教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毕业后由定向区教委按照公开招聘相关工作程序安排就业。

一些师范类专业还会对考生提出相应要求,如首都师大美术学(师范)专业,要求考生美术统考成绩不低于235分、外语成绩不低于60分,首都体育学院需要考生进行体育加试。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留意。

在师范大类专业中,包含与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所对应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计算机、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多个专业。而且,随着基础教育系统教学需求的变化,师范类专业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如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了戏剧教育(师范)专业,首都师大新增了心理学(师范)、德语(师范)、人工智能(师范)等专业,以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范),山西师范大学园艺(师范)等注重技能教育的专业,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大部分师范类高校都开展综合性办学,所以在同一个专业的招生中可能既有师范类专业,又有非师范类专业。臧强表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在专业名称、培养方案、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获取方式、就业方向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定要仔细思考,谨慎填报。

 

第三步:取得相关资质认证

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二级证书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资格证。

8月31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27.3万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据数据统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10年间翻了66倍。“‘师范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主要原因是教师岗位在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职业发展、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祝杨军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报考师范专业会在教师岗位的就业中获得哪些优势呢?据悉,相比于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学生在取得普通话二级及以上证书、达到学校的培养要求后,学校将在校内组织测试对其专业能力进行验证,通过测试后,学生将获得教师能力证书,该证书通过相关部门认证后即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获得资格证后,学生即可应聘相应专业、层级的教师岗位。

此外,师范生还可以享受定向就业计划。王海燕表示,全国范围内有很多面向师范生的定向就业计划,如北京地区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优师计划”“志远计划”等,为师范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相关链接 

见表格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