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会碰到许多“专业术语”,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又要注意什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多所高校的招生相关负责人。
这些招生“专有名词”都是啥意思
双培计划
双培计划招生是指由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共同培养学生的一项举措。北京市属高校按照“3+1”“1+2+1”等培养机制,输送部分优秀学生到20多所在京中央部属高校的100多个优势专业,进行为期2至3年的中长期访学;同时每年遴选部分学生到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开设的、北京社会急需的专业,开展为期1年的短期访学或者修习辅修专业。
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宏波表示,双培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及家长要注意“院校+合作院校+专业+方向”4项。此外,在招生计划数上,双培计划招生按北京市16个行政区域划分,不可跨区调整,且无专业调剂选项。
双培计划专业是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均为北京市社会发展紧缺行业、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一些专业方向的内涵和市属高校自有专业的内涵差别很大,考生及家长需通过充分咨询,选择具体专业。如北方工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互联网物流)专业,学生会在计算机、管理、物流等学科方向进行交叉学习,与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并不一样。
在选报双培计划时,考生要客观分析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两类考生更适合报考双培计划:一是平时成绩较高,但高考发挥明显失常的考生;二是虽然高中阶段成绩一般,但是有很大潜力且有较好心理素质的考生。
外培计划
外培计划招生是由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市属高校会输送部分学生到海外境外开展为期2年左右的访学活动。北京市教委建立了若干个北京高等教育“外培计划海(境)外基地”,接收市属高校学生访学,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市属高校积极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建立健全学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不断拓宽学生在海外境外学习的渠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办老师张燕介绍,有意愿报考外培计划的考生,要看清学校招生计划,了解各市属院校相关的专业、科类及其在各区的招生人数,以及是否有限选科目和语种限制、外语单科成绩要求等。
外培计划均为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境)外高校联合培养,语言基础尤为重要。学生外语水平要达到海(境)外高校的入学要求,才能够进入访学阶段。多数外培计划招生专业对考生的外语单科成绩有要求,如北二外往年要求外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及以上,考生在报考时需要重点查看招生章程。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计划数按区投放。
外培计划需要学生在国外留学1至3年,报考外培计划的考生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一定自理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家庭是否有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
农村专项计划
农村专项计划招生是北京市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要求而制定的招生政策。
平谷区教育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刘玉岗表示,填报农村专项计划志愿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考生学籍和户籍均在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或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二者可以不在同一个区,如户籍在平谷区、学籍在顺义区的农业户口考生是符合报考条件的;二是考生户籍类型须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小城镇户口考生不能选报农村专项计划;三是考生高考成绩要满足相应要求,如考生高考成绩不符合要求,报考也没有实际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陈伟表示,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之前,考生和家长首先应明确这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否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正规办学,其次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资质、招生标准、毕业文凭等信息。
学校办学资质可以通过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和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所选专业的详细备案信息,确定其是否为教育部审批的正规办学。
考生要重点关注专业是否属于计划内招生,只有计划内招生的专业才能获得国内认可的正式学位。
考生和家长要了解该专业本科学业完成后能否同时获得国内外高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要重点考量该证书的含金量,是否能与其所对应的国内外普通专业学生获得同样的毕业证书或者学位证书。
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规范合作办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维护考生利益,中国教育部和国外教育管理部门会定期对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办学评估和加强认证管理。评估和认证结果可以让考生和家长更加客观有效地去真正了解该专业的办学质量。
艺术类专业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艺术学门类”下设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等,共涉及50多个专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招办老师张宁宁介绍,统考艺术类志愿分别设置在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和专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录取又分为A、B两段,依次录取。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在此段录取,采用顺序志愿,可填报2个志愿,不设置征集志愿。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除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以外的院校(专业)在此段录取。其中,美术类院校(专业)使用美术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采用平行志愿,可填报8个志愿,征集志愿设置5所院校平行志愿;非美术类院校(专业)采用顺序志愿,可填报2个志愿,征集志愿设置2所院校顺序志愿。
专科(高职)提前批艺术类中,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 10个“专业+院校”的平行志愿,征集志愿设置5个“专业+院校”的平行志愿;非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2个顺序志愿,征集志愿设置2个顺序志愿。
艺术类考生要弄清楚目标专业的录取批次和阶段,明确投档模式。北京市 2023 年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志愿投档顺序为:A段第一顺序志愿—A段第二顺序志愿—B段美术类平行志愿—B 段非美术类第一顺序志愿—B段非美术类第二顺序志愿。
体育类专业
体育类专业招生主要指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体能训练、冰雪运动、体育旅游专业)的招生。体育类专业在本科提前批进行录取。考生应按全市统一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网上志愿填报。体育类专业招生的高考成绩及体育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招生计划数和生源情况分别划定。招生学校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确定调档要求,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体育成绩,按照本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首都体育学院招办主任龚佳表示,体育类专业因涉及文化和体育成绩,各学校会根据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录取原则,大体可分为按照文化分数、体育分数或综合分数录取三种情况。例如,首都体育学院对于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能训练专业的北京考生录取原则是,文化和体育成绩均达到北京市体育类专业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照体育成绩择优录取;对于报考休闲体育、体育旅游、冰雪运动专业的北京考生录取原则是,文化和体育成绩均达到北京市体育类专业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考生要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当的学校和专业。
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是指与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所对应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计算机、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表示,各校师范类专业在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以及专科批等均可能有招生计划。有志于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各个录取批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分布。考生要注意,艺术类和体育类中的师范专业,一般要求考生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相关专业统考和高校组织的专业加试合格后,才能根据专业成绩和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此外,身体条件受限的考生在报考师范类专业时应该谨慎。有口吃、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等症状的考生,不宜报考师范类专业。
专业目录
重点关注三方面
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获悉,《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下称“高招专业目录”)已于近期陆续到达高三考生的手中。作为志愿填报的重要依据,考生在看该目录时要特别关注批次、院校及院校专业组、符号三个方面。
院校专业批次要看清
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提前批分为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和普通类均设置A、B两段,分别按顺序依次录取。艺术类A段,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艺术类B段,除艺术类A段外,其他艺术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分美术类和非美术类。普通类A段,军事、公安、飞行学员、部分体育专业、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等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普通类B段,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在本段录取。
本科普通批为平行志愿,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考生可以填报30个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组。除了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以上每个志愿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所志愿高校,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之后、本科普通批次录取开始之前进行。取得资格认定的考生要将资格认定高校填报在该志愿中,才能享受相关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考试院高招办负责人提醒,一些高校在多个批次设有招生计划,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要看清批次,将所报专业填写到相应批次栏中。
代号代码学会用
在高招专业目录中,院校名称左侧的4位数字为“院校代号”,院校名称右侧的数字为该院校所列各专业招生计划之和。
每个院校分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以“{ }”标注“院校专业组编号”。每个院校专业组标注了该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要求。每个院校专业组包含若干招生专业(类),专业名称左侧的2位数字或字符为“专业代码”,右侧数字为该专业招生计划。
考试院高招办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要特别留意专业要求。有的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限制,如一些学校英语专业要求考生英语成绩不能低于一定分数,一些专业规定色盲、色弱限报等(见相关高校招生章程)。
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组”间互相没有关系,每一院校专业组都是一个独立的志愿,考生可以选报某所高校的1个专业组,也可以选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专业组。相同专业,不同高校在选考科目、培养方向上是有所不同的,考生要仔细查看。
清晰特殊符号意义
考试院高招办相关负责人提醒,查看高招专业目录时,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其中标注符号的含义。
如艺术类专业目录,注有“★”标记的专业,表示院校在录取时要求考生须具备北京市美术统考本科合格成绩;注有“☆”标记的专业,表示院校在录取时要求考生须具备北京市美术统考本科合格成绩基础上的校考合格成绩。没有任何标记或未注明“认可”或“承认”其他院校专业考试合格成绩,表示院校在录取时,考生须具备该院校的校考合格成绩。
在普通类专业目录中,凡报考注有“■”的专业,考生均须面试或加试。有关面试或加试安排,考生可关注招生院校相关公告。注有“▲”的高校(专业),均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高招专业目录说明中还包括志愿填报时间、填报方法、一些用词的解释、部分专业的填报要求等。考生和家长要仔细阅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合理、科学填报志愿。
根据教育部规定,各招生院校要制定《招生章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参阅招生专业目录并结合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招生院校的具体要求及录取原则。有关院校简介、招生要求、联系方式等,考生可登录院校网站或直接向院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