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强基计划
随着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拉开帷幕,强基计划适合什么样的考生报考?怎样报名?在人才培养上有何特色……成为近期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
谁适合报考:
高考成绩优异或有学科特长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各高校一般面向两类考生招生,一类是高考成绩特别优异的;一类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要求考生荣获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一、二等奖。
强基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报名,单独考核,单独录取,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前进行,每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
哪些专业招生:
基础学科+关键领域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
各高校在强基计划中投入的招生专业均为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实力雄厚、国家人才紧缺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专业。每年,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招生专业。比如,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厦门大学新增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专业。
有关老师提醒,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甚至是“冷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业负担较重,培养周期较长,一旦录取,在大学期间原则上无法转专业。考生报考时要审慎思考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否契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之前要尽可能多收集数据,做好自我评估,深入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个性能力、理想职业和报考动机,多渠道了解目标院校强基专业的学科实力、培养方向、招生情况,选择更契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考什么:
高考+综合素质考核+
体育测试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均要参加统一高考且成绩达到相应要求,还要在7月初参加报考高校组织的考核,考核分为综合素质考核与体育测试两方面。
综合素质考核,通常分为笔试、面试。比如,北航2023年笔试重点考察学生报考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等多方面内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的重要参考。
北京理工大学综合素质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数学与逻辑、理科基础(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兴趣志向、创新能力、科研潜质、思辨精神等。综合素质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未达到合格线的考生不予录取。
体育测试考核不同高校测试项目略有不同,体育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如何培养:
单独编班
本—硕—博衔接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采用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有关老师提醒,强基计划录取后,原则上不能转专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进出机制,各高校建立了动态进出机制来保障培养质量。比如中山大学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学业成绩优秀的普通录取本科生可选拔补入强基计划。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详见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