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评价研究总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7 期号: 1692期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评价研究总报告

 

(二)重视回归教材和课堂,推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教育部关于初中学考的命题工作指导意见以及年度工作文件明确规定,取消初中学考的考试大纲,强调初中学考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或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课程标准成为教学与考试命题共同依据,“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学、考试依据课程标准考”,保障了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2022年的北京初中学考试题从考查内容、试题情境设计、背景取材等,都释放了回归教材、回归课堂的信号,各学科或直接、或间接、或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课堂经验编制试题,遵循“以学定考”“所考即所教”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立足课堂主阵地,活用教材,减少纯知识讲解,避免“虚探究、假探究”,要站在强化学科实践的高度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用学科思维方法学习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历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深刻领会学科思想方法,生成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回归教材根本、强化课堂学习,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注重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抓好教材内容的落实;学业任务设计,包括作业任务、测验任务、课堂探究任务、学科实践任务等,要合理使用、化用及创新应用教材内容创设任务情境,再现课堂教学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情感体验等。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课堂模式,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也要避免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成瘾”“网络搜索代替自主思考”等负面影响。

 

 

(三)强化任务情境设计,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初中学考的命题工作指导意见同样强调试题的情境设计,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考试题也进一步体现了情境设计在基于素养的评价中的重要性,通过高水平的试题情境设计,既潜移默化地将育人价值融入学科试题中,又保障了对考查目标的有效测量,实现了从“解答试题”到“解决实际问题”考查思路的转换、落实了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试题的情境性特征,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科特色加强学习任务情境设计,在强化学科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同时,测验任务的情境化设计,使得学生不得不抛弃“机械刷题”“套路训练”等“应试”做法,这一方面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服务“双减”落地;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做中学”,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任务的情境设计应注重知识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旨在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测验任务或作业任务的情境设计则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这种能力的掌握程度。情境设计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探究性、综合性,要服务于任务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情境细节,避免信息冗余,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情境设计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利用文字、数据、表格以及图形等呈现方式。

 

 

(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理使用学习策略

新课程方案强调,要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2022年初中学考阅卷发现,部分考生漏答错答容易试题,主观题作答中毫无章法,作文写作时间分配不合理,不能准确地从复杂试题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部分学生在语文、道法、历史、地理等学科主观题作答中,词句表述不规范、论述观点随意、作答内容逻辑混乱,不会也不擅表达;还有的考生考后反馈由于在考场上过度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没有规划好全卷作答时间分配造成后面的试题没能作答、面对暂时无解决思路的试题过于纠结等。上述问题反映了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或者学习方法不当,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在“学会学习”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初中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能主动选择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绪管理策略等,学习策略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学业水平的考生都具有适用性。认知策略主要是关于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更高级的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初中学考兼顾毕业与升学,教师既要关注低学业水平学生的毕业需求,也要关注高学业水平学生的升学需求,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目前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只有英语学科在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部分明确提出了学习策略板块,并具体提出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绪管理策略的发展要求;其他学科没有单独设置学习策略的相关内容,通常是在课程实施中关于教学建议提及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内容。学习策略对于各学科的知识建构、能力养成和学习效率都是重要且必要的,特别是元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自我计划与管理、自我监督与调节,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版块内容值得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面借鉴和参考。

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采取合理策略更高效、更高质量地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前考试的试题情境化趋势,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快速从情境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材料类、实验类或实践类试题如何提取关键信息界定、分析、解决问题;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理解类试题如何快速提取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如何识别、理解材料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道法、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材料分析题中,如何将材料信息与学科知识关联、准确界定学科问题、根据问题线索提取学科知识作答等。教师还应注重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除了语文、英语学科的写作与表达类试题单独考查表达能力,其他主观性试题同样需要表达能力,尤其是语文、道法、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主观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通畅地将答案书面表达出来。2022年初中学考有多个学科都减少了记忆性试题,但这并非在传递不鼓励记忆或者不重视记忆。教师应提醒学生,对于学科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定理,仍要记忆而且要科学记忆。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正确认识“做题”,盲目地“机械刷题”固然不可取,但适当的解题练习是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新手”(通常为低学业水平)成长为“专家”(通常为高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北京教育考试院科研与评价处 田 霖)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