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疫有温度更有深度

发布时间:2022-12-30 期号: 1671期

校园防疫有温度更有深度

“接诉即办” 不仅有速度

113台电脑、105个充电器、26个书包……100多名学生的570件物品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艳军、院长刘伟峰整理送到学生手里的物品。本月中上旬,学校进入临时管控状态。然而很多学生人在住宿区、学习物品在北校园的学习区,这可怎么办?学校通过“接诉即办”平台收到学生反映后,立即作出决策,成立物品传递转运队伍,帮助学生解决人与学习物品分离的问题。学院书记、院长和师生志愿者立即行动起来,组建搬运队伍,有的在校内帮忙打包学生物品,有的在校外接应,及时将学生所需物物品到他们手里。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生信赖的“民意直通车”——网络接诉平台“e诉通”更是发挥了学校同心抗疫“连心线”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几个操作,学生即可把心中的难题通过平台“闪送”到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桌上。

除接诉即办网络平台外,各高校不断搭建全天候诉求反映渠道,为师生保驾护航。北京工业大学中蓝校区线上开通企业微信实时问答平台,全面、主动、精准了解学生诉求与困难,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构建体系化诉求收集反馈渠道。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官方微信连续为全校师生员工推送防疫知识,并聚焦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等问题,设计推出安“心”系列项目。“24小时防疫攻略”“疫情防控从小事做起:你真的会戴口罩吗”……为全校师生科普心理学知识助力抗疫,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安抚和支持。

为你守护 我全力以赴

为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许多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驻扎一线,解决其诉求和困难,耐心、悉心、倾心开展政策解读和情绪安抚。张彦琛是北京工商大学的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校园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日常防控等工作。“在这种特殊时期,我更要身先士卒,让学生知道,老师和他们是在一起的。”张彦琛说,疫情防控是本鲜活的“教材”,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这堂课上,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在北京工商大学,像张彦琛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鲁娜说:“这既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特殊的集体备课。我们就是要动员每一名教师投身到校园防疫一线,将来把这些故事和经历带回课堂。”

特殊时期,北京众多高校教职员工当仁不让、身先士卒,让同学们的朋友圈“太好哭了”。“武汉疫情严重时,感动于白衣天使的逆行,但终究隔着屏幕。如今,当我身临其境,特别是看着那些站在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老师此刻化身‘大白’,昼夜不停地为大家护航,才真正体会到眼泪不由自主溢出的感觉。”“对外经贸,你真的让我‘哭死’。网格化管理政策层层落实,辅导员时刻关注我们的信息,抗疫工作者几乎彻夜未眠……统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疫情防控小组太帅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在经历过此轮校园疫情阻击战的第一夜后纷纷表白自己的老师。

有备教学 云端不设限

结合近两年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很多高校已经将线上教学的定位由应急之策转变为常态之举,做到有备而战。在疫情来临之际,他们及时启动线上教学、云端授课模式,同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不让疫情防控政策停滞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脚步。

“只有科学认识疫情、保持情绪稳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医学科学知识。”在线课堂开讲伊始,首都医科大学每一位教师都通过多种形式将抗疫大局娓娓道来,把“战‘疫’素材”变成“鲜活教材”,引导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基础医学院课前将课件和线上慕课资源发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中医药学院每门课程除授课教师外,还安排了一位老师辅助教学工作。《温病学》上课开始时,老师引用孙思邈“大医精诚”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要感同身受,将疫情的特殊境遇化作学习动力。除开展在线课程、保障线上教学外,学校还整合资源,丰富疫情期间学生的生活。

10分钟的《战疫中的科学》,针对学生关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防控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精准精确的解答。这是清华大学教师邓喆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深入交流,调研掌握学生关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思想困惑,精心推出的微课。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师付丽莎则聚焦“疫情3年是否偷走了我的青春”这一主题,通过不同时期青年人在战乱、困境中励志担当的故事,号召青年学生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表示,近期,全市将组织教师讲起来、做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校园防控政策,守护好校园阵地,为坚决打赢我市疫情防控整体战阻击战歼灭战贡献教育力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