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绍忠:在农业科研战线深耕
北京考试报记者 胡梦蝶
9月6日,教育部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效,发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教师。
康绍忠坚守在农业科研教学一线,组织全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了野外综合实训平台。在他的带动下,该平台发展成为高校重要的“双一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形成了“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引航1+1+1”育人新模式,发挥对其他野外基地特色育人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他创新“四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37年来,康绍忠一直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和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成果在我国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他建立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他带领师生团队在西北开展了大量长期野外定位科学观测研究。他常为获取准确可靠的试验资料,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观测,汗水湿透衣服,蚊虫不停叮咬,渴了饿了就喝几口白开水啃几口自带的干粮。
他扎根西北,面向全国节水农业,踏遍了甘肃、新疆、陕西等缺水地区,为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人们的用水观念,提高民众节水意识。通过校地合作,他在甘肃石羊河流域创建了15所农民田间节水学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农民参与式田间试验、技术观摩和示范培训,探索和实施可行的节水高效绿色增产技术。
应雪花:大山里的那片“雪花”
北京考试报记者 岳 阳
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教师应雪花在山村小学工作19年。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应雪花用一片纯净的心陪伴山村孩子一起成长,用一腔热情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应雪花自200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执教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她说: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情怀的地方。
由于山村小学教师紧缺,工作初期,应雪花承担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和大队辅导员工作。那时候,有些山区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英语是什么,于是应雪花从创设英语环境着手,用木板水彩自制英文标识牌,印制手绘英语小手书,用废旧窗帘报纸制作戏剧道具。在2004年昌平区首届英语课本剧大赛上,这份“特色手工”,使孩子们收获了全场的掌声和宝贵的第一名。2005年,北京市举办科普英语大赛,应雪花决心给山区孩子们争取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她购买科普英语教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普英语教学。最终,两名学生分获区级一、二等奖。这些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学荣获了北京市科普英语大赛团体三等奖。
2019年8月,应雪花远赴西藏支教。虽然家里有年迈的父母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但在党员的初心与教育梦想面前她选择前行。她在逆境中励志,劳累与高原反应使她病倒住院,出院即归岗;她在课堂下苦功,进行了六方面课堂整改,并独创歌舞英语,被称为高原中的有氧课堂;她在教研上引领,倾力完成各项展示课和讲座任务,致力于变“输血”为“造血”;她在高原上筑梦,2020年5月,应雪花去拉萨市重点扶贫县尼木县帕古乡完全小学送课,她与当地老师们分享了备课思路和资源,看到老师们的专注与投入,应雪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这就是她想为之努力奉献的地方。
19年的工作中,应雪花获奖无数。这些奋斗的时光、稚嫩的脸庞、暖人的问候和单纯的快乐,始终让她难忘。
周英杰:坚守特教岗位16载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在延庆,有一位特殊教师,她用专业知识为智力障碍学生搭建起成长的新桥梁,点燃了一个个特殊家庭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用科研、培训为自己钟爱的特殊教育拓宽了新领域。她就是特教教师的优秀代表周英杰。
琐屑小事见坚持
特教工作是艰辛的,每天面对的都是众人眼中的琐屑小事。她引导低龄学生如厕、擦掉学生嘴边的口水、手把手教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发出正确的声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周英杰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没有掌声雷动的辉煌时刻,但每当看到脑瘫学生走得越来越稳健、自闭症学生情绪稳定地参与活动、唐氏综合征学生认真地制作手工时,她都深深地体会到来自这份职业的幸福感。
学生的点滴成长里浓缩了她的平凡与坚持。作为特教教师,16年来,她在真诚的付出中收获了无尽的幸福。
帮自闭学生转入普通校
周英杰坚持以落实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课堂教学准则,总结出“四动五学六评”的教学模式,通过动口、动脑、动眼、动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模拟中学、生活中学、家庭中学、社会中学。她借助笔试评、情境评、生活评、展示评、记录评、追踪评,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动手操作,更学会了用脑思考。
棋棋(化名)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男孩,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孩子,行为刻板,影响其进入普通中小学读书,他的家长为此苦恼不堪。周英杰在对棋棋进行全方面评估后,开始对他的感知能力、沟通交往、情绪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用棋棋喜欢的动画片等作为强化物,运用图片沟通系统,建立沟通模式。在周英杰的努力下,棋棋由特殊教育学校顺利转入普通学校。棋棋的父母声音哽咽地与他道别:“周老师,没有您,棋棋回不了普校,您让我们家看到了希望……”
走上国家级科研舞台
作为骨干教师,周英杰积极通过课题研究、行动研究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她主持、参与“农村培智学校包班制下班级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和“农村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两个市级课题,带领课题组成员研究并编写出《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包班制下班级课程设计与实施手册》,解决了教师在智力障碍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包班制教学中的困惑,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2019年她还在“第十一届全国学校性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16载的守护和付出,用爱坚守特教梦想,以心倾注教育真情,这就是她——周英杰,一名将深厚特教情怀融于点滴平凡工作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