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聚焦奋斗与梦想

发布时间:2022-09-06 期号: 1648期

 

“同学们,开学啦!欢迎来到《开学第一课》……”2022年《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晚8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分为“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创新采用“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以数字新技术升级“新课堂”。 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

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员;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节目嘉宾生动形象地讲述奋斗故事,引导学生用奋斗成就梦想。

砥砺奋斗  坚定理想

北京2022冬奥会带来了一场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的冰雪奇迹,完赛后连续高喊“我是第一吗?”的奥运冠军徐梦桃让人难忘。在《开学第一课》,她分享了自己战胜困境的秘籍。

20年的训练和比赛中,徐梦桃亲手制作了406张战术预案表,测算每一次跳跃,复盘每一个问题,分析每一种赛场上可能突发的情况。仅冬奥的其中一场比赛,徐梦桃就针对天气这个影响因素做出5个预案。“保持‘我要学’的态度,勇往直前、奋力前进!”这是她砥砺奋斗的信条。

今年82岁的谢华安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双手却有着太阳和稻田的痕迹。他在节目中向学生讲述了“50年金色种子梦”。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挨饿的感觉。他还记得在小时候,能让外婆喝上一碗稀饭是多么奢望。自那时起,谢华安院士立下志向,要为“让大家有饭吃”的梦想而拼搏。“一粒好种子,得来是多么不容易。”他和团队历经成千上万次的筛选和试验,选育出中国连续16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以《一粒稻米的故事》为题,从稻米探源中华文明。王巍回顾了一粒稻米5000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他对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表达期望:“回溯历史,感受5000年文明超越时光的力量,我们有责任奋斗不止,延续这份文明的荣光。”

接续奋斗  延续发展

在《开学第一课》中,一节别开生面的劳动课开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第三代务林人于士涛正是这堂劳动课的老师。

“塞罕坝在河北的最北边,平均海拔1500米,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而北京的平均海拔只有40米。如果离北京这么近的沙源挡不住,对北京来讲,就相当于站在房顶上,向院子里扬沙子一样。”这堂劳动课中,于士涛向身在塞罕坝林海的学生介绍了塞罕坝的情况。

头发花白的陈彦娴坐在林间,向学生讲述了塞罕坝造林之前处处沙窝子、遍地荒草的荒凉样貌。而那时,第一代务林人住在窝棚里、马棚里,冬天下着大雪,刮着白毛风,雪都没过膝盖以上,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山上,但大家依然坚持到山上伐废木,为第二年造林的人打好基础。

“虽然劳动这么辛苦,但是我们心里有我们的理想,就是把这一棵小树给它栽活,到老了的时候不后悔,我这一辈子值了。”陈彦娴表示。

“2017年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我们科考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摸清楚‘亚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经过这几年的科考,我们初步估算‘亚洲水塔’的水最少是九万亿立方米。”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分享了青藏科考令人振奋的成果。

团结奋斗  志存高远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通过AR技术1:1在演播厅现场还原实验舱。主持人撒贝宁与身处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天地连线”,通过视频连线带领学生参观和了解问天实验舱。“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博大的宇宙,在那个独特的苍穹中,有着亿万颗爱的星斗闪烁光芒。”这是女航天员刘洋写在纸星星上的话语,她以此表达对祖国和家人深沉的爱意,并以此勉励同学们心中有爱、志存高远。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也与节目现场连线,和学生分享太空漫步的感受和从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体会。

“期望同学们能够加入到今后我们国家发展航天的队伍。我们将让中国人的步子迈向更高更远的太空。我们将用中国的航天器,把人类的文明播向星辰大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深情回望30年中国载人航天和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向着星辰进发,加入发展航天的队伍当中。

奋斗成就梦想,每一个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梦想背后,是一代代奋斗者的孜孜以求。这节回溯了冬奥体育、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文明探源、乡村振兴、国防军事、航天科技的《开学第一课》,汇聚了拼搏人物的精彩故事,指引学生从新学期起步,勇往直前。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